发布时间:2018-12-20 13:54 我要投稿
“纪念碑旁有一家破旧的电影院,往北走五百米就是南京火车西站;高架桥拆了修了新的隧道,走来走去走不出,我的盐仓桥。”
民谣音乐人李志的歌曲《热河》中有这么一段歌词,传唱大江南北。
徐建华的办公桌。本文图片均来自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图最终,李志走出了盐仓桥,成为红遍全国的歌手。但是,有这么一拨人,注定一辈子都走不出盐仓桥,那就是南京西站的扳道工。
扳道工又被称作“火车的方向盘”,即在铁路的Y型道岔口,通过人力决定火车行进方向的工人。
今年是60岁的扳道工徐建华的最后一次春运,他将于2017年12月退休。徐建华在扳道房内听取调度。
他已经在南京西站担任扳道工二十年了。每天,扳道几乎是他唯一的工作。在2012年之前,南京西站还没停止客运服务时,一个班下来,徐建华要扳动道岔150余次。
而在每年春运期间,由于临客开行的增加,机车转线、掉头、出入段次数增多,一个班下来要扳动道岔将近200次。
“我们白班是早上七点至晚上六点,夜班就是守夜”,徐建华说,夜班通常比白班辛苦,尤其是在冬夜,要长时间站在寒风中等待,并且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能有一丝松懈。
南京西站客运服务关闭后,到达南京西站的列车数减少,更多是服务于南京站过来检修、保养的空车,徐建华平均一个班扳动道岔次数降至80次左右。
不过,徐建华并不敢让自己放松下来,忙惯了。“闲暇时,我们要及时给道岔上油、保养”,徐建华说,几十年如一日,他已经习惯了和道岔为伴的生活。
即将离开,徐建华想说的是不舍。一开一闭间,火车的方向即被改变。
“大道理我也说不出来,我总觉得,我们虽然在平凡的岗位上,但却是缺不了的零件。所以,平凡也是一种使命。”
54岁的周学六和徐建华干着同样的工作,和徐建华不一样的是,周学六自1978年开始便守护在了道岔旁。南京西站已有百年历史,周学六见证了其中三分之一。
拔插销、扳道岔、再把插销插上并加锁。这一套动作,周学六已经重复过几十万次。“这份工作不难,但需要责任心”,周学六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扳道讲究道岔要紧贴铁轨的缝隙,如果缝隙能插入一张纸那就是不合格的,就有可能导致火车碰撞、甚至翻车。这套动作,周学六已经重复过几十万次。
38年来没有出过错,这让周学六感到心满意足。
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目前,人工道岔已大面积被电动道岔代替,动车、高铁已经迈入自动化时代。也就是说,扳道工这个随着铁路的诞生而出现的职业,未来将逐渐消失。
南京西站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在南京西站,像徐建华这样的扳道工总共还有21人,堪称最后的守望者。54岁的周学六,竟是这个群体中最年轻的一位。
周学六说,扳道工迟早会消失在历史舞台,这让他感到有些失落。不过,他也明白,这是历史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
周学六和他守护了三十八年的人工道岔。《最后的扳道工:我们是不可或缺的“零件”》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78029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