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南京最大保障房缺公厕 大妈广场跳舞内急尿裤子

[摘要]倪先生原来住在大行宫,因为拆迁举家搬到雨花台区西善桥,住在西善花苑新建的高层住宅楼。从繁华闹市迁到偏僻远郊,倪先生深感处处不方便,看...

  倪先生原来住在大行宫,因为拆迁举家搬到雨花台区西善桥,住在西善花苑新建的高层住宅楼。从繁华闹市迁到偏僻远郊,倪先生深感处处不方便,看病、购物、乘车都要跑很远的路,新区(皆指片区)连个银行也没有,到每月领退休工资的时候,他都要一大早起来,乘公交到集庆门的交通银行,来回要半天时间。他抱怨,“配套设施还没搞好,就先把人迁过来了,这样的日子怎么过得舒心?”

  与倪先生一样,目前已从南京各区迁入岱山新城的居民都感受到缺乏配套设施的苦恼。岱山新城是南京在建的保障房片区中面积最大的项目,包括经适房、廉租房、产权调换房、中低价商品房等多种类型保障房共99幢32151套,总面积386万平方米,加上已建成入住的西善花苑6000套保障房,预计全部入住后,人口总数达到15万。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一南京最大保障房片区配套设施严重迟缓,交通、医院、银行、城管、公安、超市甚至公厕都没有到位,新区居民呼吁,保障房建设,配套必须先行。

  现代快报记者 孙申

  新移民的烦恼

  最近的银行在好几公里之外

  从西善桥向岱山方向出发,驱车数公里,抬眼就能看到大片大片整齐的高层住宅楼,每幢都有30多层。在周边荒凉田地和低矮旧房映衬下,这些崭新的高层住宅显得很气派,这就是南京最大的保障房片区岱山新城。

  走近这些高楼,却发现道路坑坑洼洼,不少还是土路,一阵风来,飞沙扑面。高楼旁边有一个小广场,砌了些花坛和石凳,由于缺少养护,也支离破碎。较早迁入西善花苑的倪先生今年60岁了,他告诉记者,他祖上留下的房子在大行宫,1912街区对面,是一幢两层小楼,2003年拆迁,先在马群过渡,后来搬到这儿。说起迁入郊区保障房的感觉,倪先生直言,区别大了,如同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他滔滔不绝地说,过去住在大行宫,出门就是公交车站,走几步路就是总统府,军区总院、鼓楼医院、市第一医院都很近;主城环境好,出门干干净净,这儿呢,到处是垃圾堆;连一家银行都没有,最近的银行在西善桥街上,在好几公里之外,还只有一家工商银行和一家邮储银行。倪先生的退休金要从交通银行领取,每月领工资那天,他都要早早起来,乘62路公交车到集庆门的交行,中间一段经过天保桥,早高峰学生多,常遇到堵车,路上要折腾一个多小时。要是赶在早高峰后出发,办完事回家就错过吃中饭时间了。

  在广场上散步的居民们抱怨,岱山新城缺少医院、银行、超市、派出所,连交水电气费都伤脑筋。“年轻人可以上网交,或办银行卡代扣,可我们上年纪的人习惯到柜台交,乘公交进城交,每次都要大半天。”

  没公厕,广场跳舞内急尿裤子

  西善花苑目前入住人口有1万多人,不少都是来自建邺、秦淮、鼓楼、玄武等主城区的经适房购买者。从主城搬到郊区,许多人很不习惯,尤其是缺少公共配套设施让他们感觉很难熬。60多岁的曹女士过去住在秦淮区白鹭洲公园附近,她喜欢跳舞,早晚都到歌舞厅或公园,与一帮朋友玩得很尽兴。前年11月老房拆迁,搬到这里后,她最大烦恼就是没地方跳舞。没有歌舞厅,后来才建个小广场,可光秃秃的广场没有树荫,也没有锻炼器械,灰尘又大,晒得受不了,感觉闷死了。

  “说句实话你可能不相信,刚来时我太闷了,急得在家里哭。这地方光有房子,可过日子不能光待在家里不出门呀,出门才发觉处处不方便,不是缺这就是少那。”曹女士说。

  社区干部说,西善花苑原来规划中没有市民广场,眼看入住人口达到1万多了,没有一个活动空间,居民意见大。社区多方努力,筹资60多万元,把一片渣土垃圾堆清理干净后,总算有了一个篮球场大的小广场。要命的是广场没有公共厕所。白天怕晒,一些人晚上来广场跳健身舞,遇到内急,没地方方便,男的还好办,找个电线杆或土堆边就地解决。女的就苦了,有人跑到旁边社区综合楼的地下室拐角方便,遇到地下室有人,又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有人就尿裤子了。“这是真的,大伙聚在一起当笑话讲,谁谁又尿裤子了。”几名社区工作人员说,为申请建个公厕,社区干部多次奔波联系,“上个月还在与规划局协商,可原来新区整体规划就没有公厕,现在补办手续,难呀。”

  没医院,半夜乘黑出租车被丢在半路

  从主城迁入郊区的不少是退休老人,保障房片区缺少大医院令不少人十分头痛。李老太太73岁了,患有脑梗等慢性病,过去住在新街口附近的王府大街,看病到市第一医院、省中医院都很方便。自从搬到岱山新城,她每次看病都要费尽周折。更可怕的是半夜突发疾病,很难找到进城的车子。去年下半年,一天夜里,她突发疾病,脑部供不上氧,十分危险。家里只有她与老伴,老伴吓得双腿哆嗦,搀扶着她到小区门口叫了辆黑出租,花了100多元。说好到市第一医院,可还没进城,司机称不认识路,可能就在附近,把他们丢在路边就跑了。老伴只得打电话给儿子,儿子打的赶来,把他们送到医院时,天都快亮了。

  80岁的陈老太太也遭遇过医院太远的苦恼,她原来住在水西门,去年11月迁来岱山新城。她多年前就患有心脏病,搬来不久一天突发心脏病,家人赶紧打120喊救护车。最近一家能派出救护车的是明基医院,可道路拥堵,等了一个小时才赶了过来。幸亏医生经验丰富,进门就展开急救,总算逃过一劫。后来她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才逐渐康复。“老年人最怕突然发病,要是家门口有个医院就好了。”陈老太太说。

  进城经过7个铁道口,堵车是常事

  张先生住在西善花苑,儿子在城南共青团路中学读初一,他每天开车接送儿子,对于新区配套设施,他意见最大的是道路不畅。205国道是这个片区进入主城的主要通道。出家门后,张先生经过岱山北路上205国道,随后就要遭遇几个肠梗阻路段,到共青团路有7个铁路道口,其中2个废弃不用,其他5个都会遇到火车经过,隔离杆一拉,就要堵车。“最怕的是油坊桥、西善桥和807这三个铁路道口,遇到堵车,10多公里的路要开两个小时。”

  偏远郊区,新区居民就业难

  来自南京各个区的15万人将聚集在偏远的岱山新城,这其中不少人文化程度低,缺乏劳动技能,就业是一个难题。社区干部说,住在保障房里的人,普遍收入低,没有一技之长,而新城周边没有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也没有地铁等便捷公共交通连接主城,让这些人每天乘公交到主城上班不现实。

  入住新区的居民经常到社区,希望能就近找个饭碗。

  社区回应

  新区无城管

  社区人员穿迷彩服“执法”

  新区入住人口不断增加,但几万人聚集的片区却没有市容城管机构。


豫都网微信

《南京最大保障房缺公厕 大妈广场跳舞内急尿裤子》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862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