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04 23:57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我国自费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的资质审批权起初一直由教育部掌握。根据教育部官网数据,自2005年以来,新通过审批的中介机构数量并不多,约50家;而在同一时期,我国自费出国留学总人数增加了约28万。这意味着市场供给离需求间的差距。据中国教育在线《2013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中国留学行业产业规模约达2000亿人民币,其中留学中介市场至少有50亿。
在市场大蛋糕当前,争食者蜂拥而来。一位要求匿名的留学中介机构资深从业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没有资质的留学中介机构有的打着“咨询”“培训”之名运营,有的通过缴纳管理费的形式与有资质的机构合作,资质挂靠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出现层层转包的现象。
有些中介机构为了逐利,弄虚作假、夸大宣传、过度承诺、巧立名目。为了提升形象,有些机构甚至自我排名。而对于留学市场的种种陷阱,家长和学生不了解,也很难甄别。
曾涛说,他对国外情况不了解,当初,留学中介一手拿着圣经一边介绍,怎能不相信,“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我该提前飞到加拿大去文清学院看一看”。
政府主管部门在市场监管上做了一系列努力。定期公布自费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发布留学预警;推行《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委托合同》。
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温乐群讲,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留学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但留学服务行业自1999年放开以来仍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留学中介服务行业的规范,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机构三方共同努力,其中政府的作用应该是有限的,政府无需代替消费者去做选择,市场会促使机构优胜劣汰。
从历年资质审批的政策来看,自费出国留学市场,从最初的完全由教育部掌管到教育部与省级主管部门的“共建共管”再到2013年的审批权彻底下放至省一级,呈现出越来越开放的态势。
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程家财称,审批权下放虽不意味着准入门槛降低,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打破市场的地域性壁垒,而全国留学服务市场可能会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
2014年6月,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工商登记由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国务院主要领导表示,现在是事前审批多,而事中事后监管少,很多时候是拿到审批的单子后就没人管了。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要义,是要切实做好“放管”结合。放活不放任,管好不管死。
多位业内人士称,这一政策将激起中小企业的新一轮增长,留学行业将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鄂学文说,“我希望看到行业的未来发展是百花齐放式的,大企业像大医院一样提供全门类的服务,小公司做出自己的特色,比如专做俄罗斯留学、专做艺术类院校等。”
截止到目前,曾涛等家长已向公安局、工商局、中国驻多伦多领事馆求助。曾涛说,“做这些事情,我一是要回自己的钱,二是想把这件事传播出去,让准备出国留学的人引以为戒。”延伸阅读
留学中介惯用诈骗伎俩
1 虚假广告。主要表现为模糊国外学校的性质和现状,无中生有、瞒天过海。
2 过度承诺。“绝对”“100%”的字眼,往往暗藏陷阱。
3 陷阱合同。黑心中介常借不规范合同或是消费者无凭证来推脱责任。
4 业务分包。通过缴纳管理费承包正规中介业务,黑中介摇身变合法。一旦出了事情,出租方和承包方相互推脱,消费者维权难。
选择留学中介五点事项:
1 看资质。通过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查询合法留学中介机构名单,以确定是否有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资格认定书。
2 验执照。看工商管理部门颁发营业执照是否有允许其开展自费出国留学中介业务。
3 勤查证。不要过于迷信广告宣传,而是要从机构口碑、机构背景以及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来综合考察,确定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机构。
4 签规范合同。学生和家长应当要求签订符合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规范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合同。
5 留凭据。交款要留收据,双方协商好的事情最好落在纸上。若出问题,书面凭证往往能镇住局面。
(南方周末记者王剑根据采访和公开资料整理)
《留学中介逐利弄虚作假 加一学院仅8个中国学生(2)》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9470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