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17 10:40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河南商报记者 李江瑞
事关咱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先都不知晓?一些重要的新政出台,却看不太懂?要去办一项业务,却不知道流程和手续?这些问题接下来就要解决了。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重大决策决定前
要听取公众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政务公开工作总体迈上新台阶。
《意见》要求推进决策公开,实行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尤其是对社会关注度高、争议较大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探索推行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相关情况的公开,实现释疑解惑、凝聚共识。
同时要推动各级行政机关电视电话会议公开,对涉及公众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应积极采取广播电视、网络直播等形式公开会议过程。
《意见》中还明确提到了要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比如各部门“三公”经费决算公开,就应细化说明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以及“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让河南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内容也出现在《意见》中,要求加快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制定全省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法。
今后,我省将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大厅“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理、重大项目分级协调督办等便民服务功能,推动实体服务中心向网上服务大厅延伸。
凡与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均要纳入网上办事大厅办理,并公开办理信息。
对于企业和群众比较好的一点是,《意见》中特意要求各部门要编制好办事指南,明确事项名称、办事依据、受理单位、基本流程、申请材料、收费标准、办理时限、咨询电话等。
重大突发事件
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向来有较高关注度,此次《意见》中也表示,要加强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负责处置的地方和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处置进展动态发布后续信息。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遇有重要社会关切,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
政府部门负责人
每年至少做1次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方面,《意见》的要求是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坚持政策文件制定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
对于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牵头起草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宣讲。各市县政府、与宏观经济和民生关系密切的省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年解读重要政策措施不少于1次。
此外要加强政策解读专家评论员队伍建设,2016年年底前组建省政府政策解读评论员队伍,省政府组成部门及市县政府2017年年底前组建完成。
全省政务公开工作人员
要轮训一遍
为提升政务公开能力,《意见》还要求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对从事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力争3年内对全省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轮训一遍。
对政务公开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将会被问责。《意见》强调,今后要强化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所占分值权重不低于4%。同时,省政府部门和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明确1名负责同志分管政务公开工作,列入工作分工并对外公开。
(河南商报)
《我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重大决策预公开 听取公众意见》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zrd/52283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