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新闻频道 > 焦点新闻 >

【水到渠成共发展】一渠清水送京津 解决沿途缺水难题

[摘要]映象网快讯(记者 阮海峰 文/图 程维康/视频)“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肩负着一渠清水源源北送的重任。” 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站在陶岔村的渠首大坝,看着清流喷涌而出顺渠北上时坦言。 作为中线工程输水总干...

   

  映象网快讯(记者 阮海峰 文/图 程维康/视频)“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肩负着一渠清水源源北送的重任。” 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站在陶岔村的渠首大坝,看着清流喷涌而出顺渠北上时坦言。

  作为中线工程输水总干渠的引水源头,渠首位于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按照“远景南水北调,近期引丹灌溉”的目标打造而成。丹江口水库一湖清水,由此流向京津,终点为北京团城湖。渠首闸由引水闸、挡水坝和电站三部分组成,坝顶高程176.6米,宽8.5米,坝长265米。利用上下游水位差,建设水电站一座,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

    

  一渠清水送京津 解决沿途缺水难题

  5月28日上午,映象网记者来到淅川县陶岔村的渠首大坝,据介绍,此处的渠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引水源头,桥下的一渠清水通过这里沿途经平顶山许昌等地,后进入河北省,再流向京津。

  千里长渠起渠首。作为中线工程输水总干渠的引水源头,渠首位于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按照“远景南水北调,近期引丹灌溉”的目标打造而成。工程始建于1969年,原名陶岔引丹工程,主要包括库区引渠、渠首闸、输水总干渠、下洼枢纽和清泉沟泵站五个部分。

  新渠首枢纽工程于2009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总投资6.3亿元(其中电站投资2.9亿元),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丹江口水库一湖清水,自此流向京津,终点为北京团城湖。

  干渠在南阳穿越了淅川、邓州镇平、卧龙、高新、宛城方城7个县市区,出了南阳之后沿途经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后进入河北省,在惠南庄出河北省界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市境内,过永定河进入北京市区,最终流入团城湖。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20多座大中城市的130多个县市区调水量95亿立方米,基本上缓解了华北地区水源短缺问题。

  绿色发展赢得水清民富

  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接受映象网记者采访时坦言,绿色对于淅川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守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水缸”的同时,淅川还要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环保红线不能碰,经济发展不能停,绿色发展成了唯一出路。

  据悉,为染绿库区,淅川县创新多元融资、合同造林、专业队造林、市场化造林等机制,加快荒山绿化步伐,筑起清水北送的绿色屏障;在基地建设、生产设施、信贷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补贴,推进软籽石榴、大樱桃等高效生态产业发展;紧抓丹江5A旅游景区开发机遇,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打造养生休闲、观光游玩等环库旅游长廊,让好风景变好“钱”景。

  目前,全县实行合同化造林治理荒山5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3%,人工造林面积连续10年居河南省第一位,林业工作连续5年位居全市第一,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省绿化模范县等殊荣;新发展软籽石榴、金银花等高效生态农业30余万亩,在丹江沿线建成32个精品生态观光示范园,6.5万渠首农民端上“生态碗”,带动1.2万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近2万元。

  淅川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边绘浓“生态绿”,一边转型“高耗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夕,全县先后关停数百家冶炼、化工等污染企业,引导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


《【水到渠成共发展】一渠清水送京津 解决沿途缺水难题》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dxw/743749.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