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是深圳,改革开放时期无数热血青年向往的热土,无数人在这里找到了机遇和财富。这么多年过去,深圳怎样了?在这里打拼多年的浙商怎样了?本期市场导报社“天南海北浙商梦”采访团,带大家走近深圳,走近浙商。
起步在温州 初到深圳,导报记者一行已经深深地被这座城市所吸引:宽广的道路,密密麻麻的建筑群、成片成片的高新技术区,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了它的活力。
然而,在这些漂亮的城市建筑背后,也暗藏着无数的
创业辛酸。我们常常能看到以深圳为背景创作的影视作品,比如《相爱十年》,就讲述了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
创业故事。主人公是一对在深圳经历无数风雨的夫妻。
我们采访的浙商恰好也是一对夫妻,他们来自浙江庆元,在温州创业,又在深圳开辟了第二个事业的高峰。这一对深圳创富的浙商,就是深圳捷士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建勇和爱人杨亚玲。
吴建勇和杨亚玲虽然是老乡,可是他们的缘分却是后来才遇见的。庆元县地处浙江的西南面,地理环境差,经济条件也不发达。为了能养家,吴建勇和杨亚玲年纪轻轻就出门打工,这一年他们都18岁,几乎同时来到了丽水。
背井离乡的艰辛,多数人选择放弃,少数人却坚持了下来。杨亚玲的个头不高,可是她内心的小宇宙却很强大。在杨亚玲的记忆里,当年一起出来打工的姐妹,有很多人做到一半走了,她却是不服输的那一个,坚持要做点成绩再回家。
因为坚持和毅力,她不仅收获了成功,也找到了爱情。1998年,辗转来到温州的杨亚玲遇见了吴建勇。吴当时也是打工一族,后来做起了珠宝生意。就这样,不再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有了彼此的相伴,奋斗的路途也不显得那么辛苦了。
在温州成家的同时,两人也开启了自己的创业大门。2004年,他们在温州起家,创立自己的公司,主要经营打火机的生意。浙江人身上特有的勤劳、刻苦和踏实,在他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三年打拼之后,他们在温州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捅金。
然而,一方面是事业渐入佳境,另一方面打火机行业也几乎走到了市场的尽头:全球市场的需求量已经达到饱和,而且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竞争者之间的互相压价,让原本已经微薄利润的行业更加艰难。这时,这对创业者做出了最重要的选择—转行。
转型在深圳 在一次电子产品展会上,夫妻俩发现一种新奇的电子烟产品。据他们了解,在国内市场,这类产品完全是一个空白,既然是空白点,就有可能会有发展的前景。
他们决定渐渐缩小打火机的生产规模,转向电子烟的发展。2007年7月份,他们来到深圳,找到两家合适的企业进行生产合作。这一年的10月,经过不断的探索,新产品就生产出来了。一开始,市场反应就非常好,投产后的第二年,甚至出现了销售商拿着现金等货的状态。2007年成功转型之后,2013年吴建勇企业生产的电子烟成为同类产品中最火、价格最贵的产品,创下了价格比同行业高出20%,却依然火爆的销售神话。
有了前期的生产和销售经验,吴建勇更加确信这个产品的市场前景。
2008年,夫妻俩立刻在深圳又投入两家工厂,扩大生产量,全力投入生产电子烟。有了在打火机行业中积累下来的经验,他们坚信,产品的核心技术一定要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他们开始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聘请了一位烟草行业中的高级工程师,在他的带领下,研发出了属于自己的专利产品。就这样,有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与核心技术,吴建勇和杨亚玲在深圳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
今年,他们创立的深圳捷士宝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面积已经达到5万平方米,每个月都能实现订单量4000万元左右的良好业绩。对于这样的一个新兴产品来说,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实现了这样的发展规模,足见这对创业者的远见卓识。
起航在未来 人们常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在吴建勇夫妇共同创业的历程中,也经历过守业的艰难。杨亚玲说,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他们曾经见过许多企业大起大落—创业初期,好像只要刻苦拼搏就能快速出成绩,可是当企业进入发展期,光靠努力还不一定能出成果。
因此,当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吴建勇和杨亚玲更重视企业的核心理念建设。
因为经历过温州打火机兴衰,他们深知企业走恶性竞争的道路,终将难以为继。来到深圳之后,他们坚持将价格把握在自己的手中,避免恶性竞争。为此,他们为产品申请了专利,同时,坚持产品核心环节由自己生产,附加次要元素可以由其他工厂代工,既让成本得到控制,又保持产品独立,不让局面失控。
此外,深圳良好的
投资环境、完整的生产线、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规范的用人制度,都让他们感到如虎添翼。吴建勇在开拓市场的同时,非常重视企业团队的建设,在工厂经常组织员工进行
培训,包括NLP心理学学习、企业团队意识、企业
文化的培养等等。
“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情。我们不会盲目投资,盲目扩张,这样步子确实会比别人慢一点。可是,对于企业、对于员工、对于自身来说,都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企业发展思路。”这就是夫妻俩探索出来的风险防控系统。
这对创业者经常说自己不太愿意用别人的钱做事。有人因此嘲笑说,你们是不是胆子太小了?其实不然。杨亚玲告诉导报记者,他们的企业曾经发生过一场大火,让她明白企业的风险防控有多重要。
有一年,因为线路问题,他们的生产车间着火了,火灾损失近3000万元。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即便如此,外界压力仍然重重—竞争对手纷纷向供应商施压,杨亚玲的电话几乎被打爆。这样规模的一个小企业,一旦发生问题,都会很容易被打垮。杨亚玲见形势不乐观,马上调整生产。一方面逐一打电话给老客户延后交货,另一方面向新客户保证按时交货,对于材料供应商,他们用自有资金支付了所有款项。
很快,这一次波折,他们挺了过去。杨亚玲说:“这次大火,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要注意控制生产安全,也要注意企业资金风险的防控。”
对于未来,吴建勇和杨亚玲更重视企业的品质化管理,打算依靠产品、服务和企业文化,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在采访过程中,他们开心地告诉我们,已经与深圳市互联网在线云计算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未来在保证主业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发展。
《深圳,浙商新天地(图)》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jgc/49101.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