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04 08:28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各部门负责人与河南商报采访团一起,交流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河南商报记者 李恒 宋晓珊 陈朋冲/文 邓万里/图
郑州地处中原,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几何重心,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处在新一轮的大建设、大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郑州的城市定位是什么?城市规划基于什么样的理念?未来,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中?
9月1日,河南商报社社长孟磊、总编辑关国锋率领采访团走进郑州市城乡规划局,与该局局长杨东方以及12个部门负责人展开一连串的“你问我答”座谈交流。
【焦点 畅通】
郑州交通理念:
域外枢纽、域内畅通
河南商报:近年来,郑州市大型工程陆续开工,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规划如何促进道路畅通?
郑州市城乡规划局:
无论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郑州市自身发展来说,都迫切要求进一步强化和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为此郑州市城乡规划局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规划编制体系,完成了郑州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立交、停车场、慢行系统、公共交通等专项规划。
此外,还编制完成了《畅通郑州白皮书(2012~2014)》,为近期郑州市综合交通建设提供指导和支撑。
郑州市贯彻“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理念,规划确定构建以航空、铁路、公路客货运立体网络为基础,三大货运多式联运中心、三大客运多式联运中心为支撑的“一网、四港、六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都市区快速路、生态廊道和中心城区快速路系统。
在建成区范围,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各种交通均衡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形成一环加十字和局部放射的轨道线网,市区将结合快速公交形成互通模式,提倡市民出行采用公共交通方式。
【焦点 现阶段问题】
公共交通建设相对滞后
城市道路拥堵严重
河南商报:随着部分快速路逐渐完工,交通虽得到改善,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对此,从规划局角度来看,郑州市现阶段交通规划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郑州市城乡规划局:
截至目前,郑州机动车总量达到300万辆,市区机动车保有量超170万辆,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强化和提升我们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如何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是我们交通规划部门一直致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目前郑州市交通拥堵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公交服务水平低。郑州市现代化的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轨道交通网络处于线网构建初期,仅一条轨道交通运营,主要依托常规公交和部分快速公交线路,公交专用道系统未实现网络化覆盖,拥堵时段公交通行在时间、便利性等方面没有优势,无法有效引导民众选择公交出行。
二是现阶段城市道路拥堵严重。目前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速过快,与城市发展不协调,城市道路网络受铁路的分割影响,路网体现为东西不通、南北不畅,立体化快速路网络尚未系统性发挥效益,城区在建工程交通保通压力大。
三是非机动车混行干扰严重。非机动车出行量大已经成为郑州城市交通的一大特色。根据2010年居民出行调查结果,选择非机动车出行比例达到46%,远远大于国内其他城市。
【焦点 未来规划】
21条市轨道交通
疏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河南商报:轨道交通基本规划完毕,从规划角度来说是否有遗憾?
郑州市城乡规划局:
根据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郑州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6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形成“三横两纵一环”的棋盘放射状结构,全长约202.53公里。
可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国家正式批复、《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付诸实施及国家“一带一路”等重点规划纷纷出台,城市发展背景和城市规划空间结构、功能、形态已发生显著变化,我局开展了都市区范围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工作。
目前,该规划正在进行优化完善。下一步,郑州计划发展到21条市轨道交通,长度将达到940公里。
新修编的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疏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引导外围新城有序开发、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构建公交优先的出行体系”为规划思路,辐射范围至主城区、航空新城、东部、西部和南部三个新城区,以及新郑市和新密市两个组团。
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含新城区)之间以城市快线连接为主,中心城区内以普线为主,轨道交通线网与“米字”高铁网、城际铁路网和现代有轨电车网共同构建了郑州都市区公共交通的主骨架。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覆盖都市区“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范围,各新城、组团都有1条大运量轨道交通、1条高速公路穿过,有2条以上快速通道。
目前,郑州正朝着“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方向而努力。就像河南商报社社长孟磊说的,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喜欢去看看郑州的各项规划,一幅美好的蓝图正在一步一步构建出来。
《为给中心城区减压 郑州未来要建21条轨道交通》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mszx/23852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