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06 08:57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深山电力巡线工的“长征路”
今年54岁的李留松,是河南省栾川县赤土店镇供电所的一名普通职工。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负责所辖台区的抄表收费及供电服务工作。由于栾川地处豫西深山,他管辖的台区要么在大山深处的山坳里,要么在高山上,骑摩托和步行是他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今年六月的一天,李师傅像往常一样,将前一天买的灯泡和保险丝放进工具包,用绳子系在摩托车上,妻子将备好的干粮放进背包里。简单的交代,伴随着一声摩托的轰鸣,便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他今天的任务是要去赤土店镇老虎沟的刘银贵家,维修用电故障。今年70多岁的刘银贵,和老伴两个人一直守在山里。由于深山交通和通讯的不便,家里用电出现故障,老两口只能托人捎信儿给李留松,李留松接到信儿就会第一时间赶过去修理。
老虎沟在镇北的山坳里,行程约有23里。山路崎岖陡峭,需要穿过树木丛生的小道,越过峭壁的陡坡,能骑摩托车的只有一小段路,后半程需要李师傅步行翻一座山才能到达。
早些年李师傅都是步行去山里做供电服务,直到2003年,李师傅买了他的第一辆摩托车。从此,摩托车便成了他的伙伴。由于山里路况差,摩托损耗也比较大,每隔两年多就会报废一辆,到今天为止李师傅已经换了5辆摩托车。也因此李师傅跟镇上的修车师傅成了老友。
如今的老虎沟台区一共只有40多户人家,居住也比较分散。山里没有通信信号,平时用电有什么问题还得托人捎信儿给李师傅。因为山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留守的老人又只会做些农活和家务,李师傅如果不赶紧过去修,他们可能十天半月都得黑灯瞎火的过日子。
骑行将近半小时,在该镇半山腰的一处尾矿库上,李师傅将摩托车就地停放,收拾好工具包,又找来一根木棍将工具包和安全帽挑起来,便开始剩下的徒步行程。去往老虎沟的路,有一条从石壁上开凿出来的羊肠小道,每一步都是石头上凿出来的凸起或者凹陷,当地人管它叫要命幢。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李师傅也是去老虎沟维修用电故障。返回途中,走到一处结冰的河沟旁,摩托车翻了,当时他只感觉腿痛没在意,次日发现腿不能动弹,一检查骨折了。李留松在家歇了几个月,还有一次,山里大雪,但一户村民家里用电出了问题,眼看临近过年,李师傅就硬着头皮赶了过去。路上积雪很厚,其中一个地方很滑,差一点就滑到了悬崖边,非常危险。
徒步一个半小时,李师傅从山的那边到达了这边的目的地。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坐在院子里做一些农活,看到李师傅就亲切地打起招呼。一番询问过后,李师傅开始检查线路,更换过保险丝后便恢复了用电。时值正午,老两口进屋做饭,李师傅就帮着做点家务。一顿午饭,是老两口对李师傅唯一的答谢。
从工作开始,除去风雨无阻的巡线及抄表工作。李师傅每个月总有几天时间是在做这些服务。大多数时候一来就是一整天,为这些留守的老人换灯泡修插座,顺便帮着再干点其他的琐碎杂活,他将自己视作这些留守老人的孩子,认为自己有职责之外的一份担当。
“电通过电线翻山越岭到达每个客户家里,这最后的服务工作由我来完成。电表以上是我管辖的,电表以下的东西都是客户的,是咱的东西咱一定尽职尽责,可是就算不是咱的,这十几年来,额外服务也从没叫人家掏过一分钱。人家打电话或者捎信儿来了,说电有毛病了,不管是不是咱的事,咱能不去?既然来了,无论是哪的毛病咱总得叫灯泡亮了,咱才能走。”李师傅淡淡地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留松从最开始负责一个村的供电服务,到现在面积越来越大,路程也越来越远。最远的一个台区他需要单程骑摩托行驶18公里山路,还要步行3.5公里才能到村民家中。从业18年以来,他的工作行程超过12万公里山路,他不仅保障了管辖地区的居民用电,还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温暖着山区留守老人心里的那盏灯。
《深山电力巡线工的“长征路”》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mszx/58372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