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05 09:21 我要投稿
本文作者杨建国
这两天,两会刚刚结束,包括河南在内,全国很多地方新一任领导班子,也都纷纷到位。不用我多说,大家也能清晰地感觉到新的发展阶段来了。各地现在都是干劲十足,如果前段时间,各位企业家还处于观望状态的话,那这段时间,可以抓紧时间落地投资了。
从更大的层面来看,今年迎来了一系列历史性的时间节点。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我们站在了“新一轮”发展的起点上,所以,今天报告,我想先明确的一点就是:这个时间节点非常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
两会期间,我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观点:2018年将是我国高质量发展元年。
为什么要这么说。我们可以回溯一下,“高质量发展”这个概念的历史,我认为,有三个标志性的时间节点:
首先,广东、江浙率先布局。
代表着我国制造业两极的珠三角和长三角,早早嗅到了变化的味道,开始产业的换代升级。而这种转变,到了现在成效很明显,珠三角的东莞、佛山,长三角的杭州等地,在我国新产业、新模式格局中,占据了极大的分量;
接着2016年底,河南提出要提质转型发展。
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为例,提质转型创新发展是要力争做到:由规模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要素高强度投入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粗放消耗型向绿色集约型转变、主要靠优惠政策招商向依靠优质综合服务招商转变、简单地“等靠要”向勇于改革创新转变。
而这方面,许昌无论是在营商环境构建,还是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尤其是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上,成为了河南提质转型发展的典型代表。
第三,今年年初,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刷屏”讲话中,明确提到“高质量发展”。
刘家义借用了多年前的一首老歌《涛声依旧》,形象生动地总结了高质量发展窗口期各地转型共同面临的紧迫性:如果我们的发展方式涛声依旧,产业结构还是那张旧船票,就永远登不上高质量发展的巨轮。
除了转换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刘家义还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山东方案”,包括强调园区的载体作用、增加科技供给体系、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以及革新招商引资等等。
可以说,“高质量发展”这个理念,经历了少数、局部“尝鲜”后,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地方共识,意识到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紧迫性,以及当前高质量窗口期的重要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方经济发展走向和规划、产业转型的方式和方法等,都将以此为出发点和着力点。而随着与之相关各项政策逐步落地和深入实施,各地转型的成效和进度,也将根据各地相应的解法和方案,划出新一阶段的发展分水岭。
回溯完“高质量发展”共识的达成,我想接下来更重要的问题是:高质量发展元年,所谓产业的风口在哪里?
首先,实体经济。
过去的2017年,可以看做振兴实体经济元年,无论是重视程度,还是政策配套、要素资源,都在加速往实体经济上集聚,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成为了各地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提振壮大实体经济也被放在了更重要位置上。
而今年两会上,国家领导人多次就经济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反映在招商引资上,其实很多地方招商引资的时候,已经注意把实体经济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了。今年考察中,我注意到很多地方的招商口号,从过去的“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变成了 “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如果说,过去几年,风口在避实就虚的话,那高质量发展元年,避虚就实,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成了全国新的共识,而新一轮实体经济发展热潮,就是高质量发展元年第一个风口。
其次,高质量城镇化。
从“高质量发展”内涵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而想要更好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包括新型城镇化在内制度、配套、体系保障十分关键。
而从新型城镇化本身进程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部分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质量不高仍然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问题的集中表现,中小城市尤其是县级城市承载力弱、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均衡是主要症结所在,也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短板。
高质量发展中,需要高质量城镇化,而这种城镇化的要求就是:
推进以人的城镇化作为核心,围绕人的需求来建设、设计和管理城市、治理城市;包括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包括由政府主导的城镇化转向市场主导的城镇化等等,最终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城镇化道路。
这方面,河南百城提质建设探索走出一条生态型、融合型、适度型、集约型、高效型的城镇化路子,为全国同类地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借鉴。
我认为,河南“百城提质”建设,将成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国县域城市转型发展的模板和参照坐标。从这个角度来说,先县域城市提质发展方面,将会需要大批的项目来支撑,从规划、服务、管理、基础设施金融等等,都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而这也将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风口。
第三,乡村振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如何更好地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就成了当前最大机遇所在。
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有较大缺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比较弱等问题,特别是需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牢产业发展基础、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治理能力,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
而想要改变这些问题,就需要地方一方面,立足地方优势规划扶贫产业,用特色产业赢取市场;通过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将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作为政府扶持政策的重要衡量指标,引导贫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加强合作,让贫困户充分享受企业扶贫带来的红利。
从这两个角度,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都能抓住这一次高质量发展的风口。
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说,脱贫攻坚过程其实也是乡村振兴的过程,而检验脱贫的成效,则需要通过乡村振兴来检验。
第四,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占据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和内容。
无论是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定位和方略,可以说,今年的政府报告,在总结了绿色发展理念过去五年来的成绩基础上,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生态文明的需求,也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而结束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则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更上一个台阶。
我想在座的各位,已经深切感受到了生态环境,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对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而我想说的是,这种影响将会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常态,各地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需要把绿色发展的理念,放到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
当然,绿色发展理念,要有一整套产业体系和结构来支撑,包括相关的产业园、产业、企业和项目等等。通过市场化、产业化的力量,能够更好地帮助地方解决生态困境,真正让绿色发展理念更好落地,将成为高质量发展元年的一个产业风口。
第五,一带一路和自贸港。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中国对外开放在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上,已经站上了一个更高的起点,来到了“更高质量开放”的新时代。
而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节点上,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作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首要举措明确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从这个时间节点回看,过去几年,“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成型,给相关区域带来巨大的发展和转型机遇。
这方面,河南就是个生动的例子。
从2014年河南航投收购了卢森堡货航35%的股权,来自中国内陆省份的“年轻”企业与国际资深货航“大佬”正式“牵手”为开端;到随着河南航投与卢货航不断深化合作、完善通航点布局,这条“飞”架的“天路”已逐步构建起以郑州为亚太物流中心、以卢森堡为欧美物流中心、覆盖全球的“双枢纽”航空货运网络;再到2017年6月,习主席在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明确提出,要深化双方“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和产能等合作,中方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河南省以深化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合作为基础,着力拓展枢纽航线网络、合作领域、服务功能,构建连接世界重要航空枢纽和主要经济体多点支撑的航线网络格局,打造引领中部、服务全国、连通欧亚、辐射全球的空中经济廊道。
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为河南对外开放以及产业提质转型做出了巨大提升,而且这个产业风口,随着高质量开放时代的到来,会越来越热,带来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产业发展新动力和新能量。
今年以来,多地掀起了自由贸易港申报热潮,包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天津、河南、四川等地提出“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河南省商务厅厅长张延明建议,在河南自贸区建设基础上,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在河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可以变开放洼地为开放高地,带动周边,辐射东中西,形成内陆地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经过四年发展后,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经济全球化、改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深入,如何更好地探索突破其中重点难点问题,构建了基本的投资、金融、贸易监管制度和便利化体系,就成了重点所在。
所以,在高质量发展元年,如何更深入地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合,将自贸区、自贸港建成“一带一路”“中国样板”,就成了我国对外开放很重要的命题。
而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营商环境的改善、开放内容和范围的加深加广,还是对招商引资的新的、更高质量的需求,都将为我们企业带来极为重要的风口。
最近有个段子很火,有一种选择叫:1911年入宫当公公,45年投了日,49年加入国民党。说的都是最糟糕的选择,站错了风口。
“高质量发展”元年的这五大产业风口,是想给大家提个醒,风口赶早不赶晚,别成了49年加入国民党的那批人。(本文作者是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
《杨建国:高质量发展元年的五大产业风口》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mszx/76233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