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退休副司令员扎根穷山沟进山开荒种树10年

[摘要]金文元(右)开荒种树带村民走上致富路10年前,延边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金文元退休后回到吉林省安图县石门镇镜城村。他育山林、种草药、养林蛙、引黄牛&h...

  10年前,延边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金文元退休后回到吉林省安图县石门镇镜城村。他育山林、种草药、养林蛙、引黄牛……带领村民从仅靠种地收粮到发展起10种产业,人均年收入由不足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元。

  10年来,这位住在深山里的“司令员”,让荒山变成了林海,让穷山沟变成了“聚宝盆”。

  退休副司令员扎根穷山沟

  4月18日,记者乘车来到镜城村的一条山沟里,一个农家小院映入眼帘,金文元早已等候在了那里。“你们过来啦!欢迎来到我们村儿!”看到记者,他用那军人特有的大嗓门打着招呼。

  眼前的金文元,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穿着一件破旧的外套,黄胶鞋上沾满泥土。如果没有介绍,谁也想不到,这个“农村老头儿”会是戎马一生、荣誉满身的副司令员。

  听说记者是专程来采访他的,他摆摆手,笑着说:“这些事儿人人都能做,有啥好采访的。”虽然是自谦,但也可以看出金文元老人爽朗的性格。到底是什么样的动力促使老人,在退休后扎根穷山沟植树育林为乡亲们造福呢?

  坐在炕头上,记者从金文元老人朴实的话语中了解了这个山村的发展传奇……

  想让村里人都过上好日子

  2004年,金文元从延边军分区副司令员岗位退下来。这时,摆在他面前的路很多:颐养天年、到延边州人大常委会或政协任副厅级干部;青岛的外资企业发来邀请函,年薪16万元。面对这些具有吸引力的机会,金文元却不为所动。退休后的第三天,他走进了镜城村大成屯的荒山,回到了乡亲们身边。

  “为啥要回来,就俩原因:第一安图县是我的家乡,叶落归根,我想带领村里人都过上好日子;第二,我在城里呆5天就不舒服,只要回农村就高兴,我唯一的爱好就是栽树!”金文元笑着回答记者。

  镜城村被群山环绕,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外出打工和种地,村里贫困,原因何在?

  经过一番调查,金文元找出了三个原因:一是村民手里没有钱干不成事;二是没有适合的项目干不了事;三是很多村民安于现状,不想干事。金文元决定,自己承包山沟作为基地,实验一些项目成功之后,再带着村民一起干。

  2004年9月,金文元承包了213.7公顷的林地,他带着锅碗米面、砍刀锄头、铺盖衣物上了山,住进一间简易的小屋。从此身边不离“三宝”:斧头、木棍和铁镐。

  开荒种树带村民走上致富路

  对于金文元来说,练兵似乎比开山种树更容易一些。由于缺少相关科技知识,金文元一连打了3次“败仗”:投资4万元种下的两万棵红松树苗,由于施肥程序错误,全被烧死了;因为地势选择失误,栽种的15亩中药材被一场暴雨淹了;从山东引进的66头黄牛不适应寒冷气候,冻死了一大批。

  “我就不信我种不明白这片山!”军旅生涯铸就了金文元百折不挠的性格,他开始反思:“军事需要科技,农业也需要科技。”金文元揣着山里的土壤样本,赶到延边大学,请专家进行分析;又跑到安图县科技局和吉林、黑龙江林业部门,请教种植技术。有一次,赶上专家临时有事,他就在门外等了两个多小时,感动得那位专家跟着他钻进山沟,现场勘查。

  慢慢地,金文元从科学种植中尝到了甜头,他先后栽下12万棵红松、4万棵落叶松、20多亩五味子、18亩桔梗,还在山中种下了林下参,用山间溪水搞起了林蛙养殖……70多万元的投资,换来满沟谷的翠绿和遍山野的生机。落叶松已长到三米多高,12万棵红松也有碗口般粗细。

  这时,有商人提出用高价转包他的林地,金文元说:“我进山不是为赚钱,想赚钱也不会来这里,我只是想给村民做个样子。”

  金文元成功了,村民也跟着行动起来,种植了五味子、桔梗、黄芪、沙参,养起了稻田蟹、淡水鱼、林蛙,办起了绿色有机大米加工厂、采沙厂,走上了多种经营的致富道路。

  成立合作社实现稻米品牌化

  2012年,金文元又联合村支书李明灿和村民们办起了“大成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他带头掏出3万元入股,村民们纷纷响应,如今,社员已经发展到60多户。村民开始把农业与市场结合起来,种养殖不再只为填饱肚子。

  合作社社员马春红说:“刚开始认识‘金司令’的时候,听他说想要创业让村民都跟着干,帮着咱们致富,说实在的心里没啥底。可‘金司令’说了,我先种,钱我先垫上,种好了算大家的,种孬了算他的。后来看种植情况挺好,大家也就都跟着种了。‘金司令’这么大岁数还为乡亲们谋福利,我们年轻的当然也不能落后了。”

  金文元带领他的乡亲们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开发建设面积达50公顷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后,放入蟹苗,螃蟹长大了还能锄草。秋收时节,使得蟹、有机稻米获得双丰收。为确保制出一流稻米,合作社引进了国际先进设备,并注册了“大成贡坊”商标,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建起了年加工能力3万吨的有机米生产线。目前,合作社所生产的有机米业已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013年,合作社的水田数量已达到150公顷以上。

  “金文元的到来给石门镇带来了三个改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带领农户增收了,‘大成贡坊’稻米走上了品牌化之路。”安图县石门镇副镇长王洪明说,石门镇原来有一些零散的小作坊稻米加工企业,金文元来了之后,所有的小作坊都改成了统一品牌,成为镇里的支柱产业。

  “没有合作社之前,村民的稻米每斤能够卖到3块左右,精加工之后,稻米可以卖到每斤7块钱呢。”王洪明说,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统一种子、统一育苗、统一肥料、统一加工、统一销售。通过产业化运作,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司令夫人”带领全家来种树

  金文元不愁吃也不愁穿,放着清福不享,非要上山吃苦,当初第一个反对的就是妻子康月顺。在金文元的这间小屋里,康月顺回忆着最初的无奈:“没退休之前,就跟我说,那些破旧衣服啊,一件不许扔,以后我还要回到农村栽树去呢……”

  “开始是真想不明白这老头儿为什么要找这么个小山沟,我可是铁定了心,要跟他划清界限,你‘玩’你的山,我可要在市区里生活,咱各过各的。”因为这,老两口没少赌气,可是金文元却一直坚持了下来。

  带着村民致富了,金文元的事迹也传开了。“司令夫人”康月顺说,她没有高兴的感觉,更没有“成名”后的躁动。她慢慢理解了丈夫想报恩的心,想为百姓做事的心。

  从赌气不理老伴,到定期探望,变成随叫随到,现在一有时间康月顺就带领全家人一起上山,帮忙种树,晚上,十几口人一起挤在10多平方米的大炕上。

  “看着老金天天跑这跑那,卖大米,找项目,忙乎得那个起劲儿!不求他做出多大的事,就想着别太累了!”康月顺说着说着就笑了,笑容里有无奈,更多的是幸福。

  把荒山沟变成致富的生态沟


豫都网微信

《退休副司令员扎根穷山沟进山开荒种树10年》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1465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