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退休副司令员扎根穷山沟 进山拓荒种树10年

[摘要]金文元(右)开荒种树带村民走上致富路10年前,延边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金文元退休后回到吉林省安图县石门镇镜城村。他育山林、种草药、养林蛙、引黄牛&h...

  10年前,延边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金文元退休后回到吉林省安图县石门镇镜城村。他育山林、种草药、养林蛙、引黄牛……教育村民从仅靠种地收粮到成长起10种财富,人均年收入由不敷3000元增进到此刻的6000多元。

  10年来,这位住在深山里的“司令员”,让荒山酿成了林海,让穷山沟酿成了“聚宝盆”。

  退休副司令员扎根穷山沟

  4月18日,记者搭车来到镜城村的一条山沟里,一个农家小院映入眼帘,金文元早已期待在了哪里。“你们过来啦!接待来到我们村儿!”看到记者,他用那武士特有的大嗓门打着号召。

  面前的金文元,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穿戴一件破旧的外衣,黄胶鞋上沾满土壤。假如没有先容,谁也想不到,这个“农村老头儿”会是兵马生平、声誉浑身的副司令员。

  传闻记者是特地来采访他的,他摆摆手,笑着说:“这些事儿大家都能做,有啥好采访的。”固然是自谦,但也可以看出金文元老人开朗的性格。到底是什么样的动力促使老人,在退休后扎根穷山沟植树育林为乡亲们造福呢?

  坐在炕头上,记者从金文元老人俭朴的话语中相识了这个山村的成长传奇……

  想让村里人都过上好日子

  2004年,金文元从延边军分区副司令员岗亭退下来。这时,摆在他眼前的路许多:颐养天年、到延边州人大常委会或政协任副厅级干部;青岛的外资企业发来约请函,年薪16万元。面临这些具有吸引力的机遇,金文元却不为所动。退休后的第三天,他走进了镜城村大成屯的荒山,回到了乡亲们身边。

  “为啥要返来,就俩缘故起因:第一安图县是我的老家,叶落归根,我想教育村里人都过上好日子;第二,我在城里呆5天就不惬意,只要回农村就兴奋,我独一的喜爱就是栽树!”金文元笑着答复记者。

  镜城村被群山环抱,村民们的首要收入来历,就是外出打工和种地,村里贫穷,缘故起因安在?

  颠末一番观测,金文元找出了三个缘故起因:一是村民手里没有钱干不成事;二是没有得当的项目干不了事;三是许多村民安于近况,不想做事。金文元抉择,本身承包山沟作为基地,尝试一些项目乐成之后,再带着村民一路干。

  2004年9月,金文元承包了213.7公顷的林地,他带着锅碗米面、砍刀锄头、铺盖衣物上了山,住进一间浅显的小屋。以后身边不离“三宝”:斧头、木棍和铁镐。

  拓荒种树带村民走上致富路

  对付金文元来说,练兵好像比开山种树更轻易一些。因为穷乏相干科技常识,金文元陆续打了3次“败仗”:投资4万元种下的两万棵红松树苗,因为施肥措施错误,全被烧死了;由于阵势选择失误,栽种的15亩中药材被一场暴雨淹了;从山东引进的66头黄牛不顺应严冷天气,冻死了一大批。

  “我就不信我种不大白这片山!”军旅生活铸就了金文元百折不回的性格,他开始反思:“军事必要科技,农业也必要科技。”金文元揣着山里的泥土样本,赶到延边大学,请专家举办说明;又跑到安图县科技局和吉林、黑龙江林业部分,求教栽培技能。有一次,遇上专家姑且有事,他就在门外等了两个多小时,打动得那位专家随着他钻进山沟,现场勘查。

  逐步地,金文元从科学栽培中尝到了长处,他先后栽下12万棵红松、4万棵落叶松、20多亩五味子、18亩桔梗,还在山中种下了林下参,用山间溪水搞起了林蛙养殖……70多万元的投资,换来满沟谷的翠绿和遍山野的朝气。落叶松已长到三米多高,12万棵红松也有碗口般粗细。

  这时,有贩子提出用高价转包他的林地,金文元说:“我进山不是为赚钱,想赚钱也不会来这里,我只是想给村民做个样子。”

  金文元乐成了,村民也随着动作起来,栽培了五味子、桔梗、黄芪、沙参,养起了稻田蟹、淡水鱼、林蛙,办起了绿色有机大米加工场、采沙厂,走上了多种策划的致富阶梯。

  创立相助社实现稻米品牌化

  2012年,金文元又连系村支书李明灿和村民们办起了“大成农业综合开拓专业相助社”。他带头掏出3万元入股,村民们纷纷相应,现在,社员已经成长到60多户。村民开始把农业与市场团结起来,种养殖不再只为填饱肚子。

  相助社社员马春红说:“刚开始熟悉‘金司令’的时辰,听他说想要创业让村民都随着干,帮着咱们致富,说其实的内心没啥底。可‘金司令’说了,我先种,钱我先垫上,种好了算各人的,种孬了算他的。其后看栽培环境挺好,各人也就都随着种了。‘金司令’这么大年龄还为乡亲们谋福利,我们年青的虽然也不能落伍了。”

  金文元教育他的乡亲们采纳“相助社+基地+农户”成长模式,开拓建树面积达50公顷的有机水稻栽培基地。水稻插秧后,放入蟹苗,螃蟹长大了还能锄草。秋收时节,使得蟹、有机稻米得到双丰收。为确保制出一流稻米,相助社引进了国际先辈装备,并注册了“大成贡坊”商标,打造了属于本身的品牌,建起了年加工手段3万吨的有机米出产线。今朝,相助社所出产的有机米业已得到国度有机食物认证。2013年,相助社的水田数目已到达150公顷以上。

  “金文元的到来给石门镇带来了三个改变:农产物附加值进步了,教育农户增收了,‘大成贡坊’稻米走上了品牌化之路。”安图县石门镇副镇长王洪明说,石门镇原本有一些零星的小作坊稻米加工企业,金文元来了之后,全部的小作坊都改成了同一品牌,成为镇里的支柱财富。

  “没有相助社之前,村民的稻米每斤可以或许卖到3块阁下,精加工之后,稻米可以卖到每斤7块钱呢。”王洪明说,相助社实施“五同一”,同一种子、同一育苗、同一肥料、同一加工、同一贩卖。通过财富化运作,极大地进步了产物的附加值。

  “司令夫人”教育百口来种树

  金文元不愁吃也不愁穿,放着清福不享,非要上山受苦,当初第一个阻挡的就是老婆康月顺。在金文元的这间小屋里,康月顺回想着最初的无奈:“没退休之前,就跟我说,那些破旧衣服啊,一件不许扔,往后我还要回到农村栽树去呢……”

  “开始是真想不大白这老头儿为什么要找这么个小山沟,我然则铁定了心,要跟他划清边界,你‘玩’你的山,我可要在市区里糊口,咱各过各的。”由于这,老两口没少使气,然则金文元却一向僵持了下来。

  带着村民致富了,金文元的古迹也传开了。“司令夫人”康月顺说,她没有兴奋的感受,更没有“成名”后的躁动。她逐步领略了丈夫想报恩的心,想为黎民干事的心。

  从使气不理老伴,到按期看望,酿成随叫随到,此刻一偶然刻康月顺就教育百口人一路上山,资助种树,晚上,十几口人一路挤在10多平方米的大炕上。

  “看着老金每天跑这跑那,卖大米,找项目,忙乎得谁人努力儿!不求他做出多大的事,就想着别太累了!”康月顺说着说着就笑了,笑脸里有无奈,更多的是幸福。

  把荒山沟酿成致富的生态沟


豫都网微信

《退休副司令员扎根穷山沟 进山拓荒种树10年》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1772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