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05 20:33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农业减产、航道受阻、饮水困难、水污染露头……在连续干旱致上游来水减少、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日益临近的复合作用下,这些预测分析中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正逐渐变成现实。
相较很多受访者看到的“调水工程的不利影响”,也有学者认为调水对汉江中下游利大于弊。学者认为,“湖北之所以把影响描述得很大,很严重,主要是想争取到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
汉江水污染20天监控空白
短期加大下泄流量或能稀释污染物,但无法改变汉江还会发生水污染的可能,更何况还有20天无监控的空白期。
若汉江水量能达到多年平均值,或许武汉水污染事件不会被发现。
一个多月前,武汉市政府应急办官方微博称,2014年4月23日,汉江武汉段水质出现氨氮超标,受此影响,武汉余氏墩、白鹤嘴等两座自来水厂紧急停止供水。次日,该江段国棉自来水厂也停止生产。
这是继甘肃兰州自来水苯超标后又一起省会城市饮用水源出现危机。事件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即作出批示。
发源于陕西省境秦岭南麓的汉江全长1577千米,又称汉水,系长江最大、最长的支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通常,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以上为上游,丹江口至湖北钟祥为中游,钟祥到汉口为下游。
水污染事件事发后第三天,湖北省环保厅通报,汉江上游、湖北孝感汉川市所管辖的汉川闸和汉川泵站闸排放长期积累渍水是造成汉江流域氨氮浓度超标事件的主要原因。
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有关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据内部消息,以前汉川等地经常乘下暴雨之际向汉江偷排在闸内积蓄已久的工农业及生活废水,“只是这一次没有掌握好分寸,哪知雨少污水多,才惹出了大事。”据汉川、武汉两地天气历史数据显示,4月23日前后均有雨,不过只是小雨。
而上游来水少也让水污染事件雪上加霜。据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水库调度中心(以下简称丹江口水库调度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2014年5月19日水库水位139.93米,截至目前水库累计来水49.031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71.940亿立方米)偏少31.8%。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为缓解水质异常状况,2014年4月26日,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向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递交请示,“请求通知丹江口水库管理局调度水库下泄流量不小于500立方米每秒”。
让中下游城市颇为着急的正是汉江下游“长期低于3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
2014年5月19日,丹江口水库调度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接到请示后,该中心向水库另一主管部门湖北省电力部门征求意见,得到的答复是“他们发来的是请示,不是调度令,我们可以听也可以不听”。最后,“原来计划加大两天的下泄流量,但实际上只维持了10个小时就结束了”。
短期加大下泄流量或能稀释污染物,但无法改变汉江还会发生水污染的可能。
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高工程继雄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汉江湖北段设有20个手工监测点,每月10日前按要求统一取样监测。虽然2013年汉江水体总体为优,但每月10日之后余下20天是非控状态,也就是说,污染一旦出现在10日至30日之间,环保监测部门可能还是发现不了。“每月余下20天的监控空白也是我们的担心。”程说。
半年没有一艘船过坝
在丹江口市,已听不到货船长长的汽笛声了。
更揪心的是汉江“口渴”。
“目前距离150米的死水位还差10米。”5月19日,丹江口水库调度中心副主任刘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3年丹江口水库全年来水仅243亿立方米,较多年(1956-2010)均值363亿立方米偏少33%,属来水特枯年份,特别是9、10月来水特枯,分别偏少69%、78%。自2013年9月到2014年3月平均出库较多年平均973立方米每秒同比偏少42%。
而在2014年5月4日长江防总专题会商丹江口水库调度时,直言水库“蓄水量严重不足”。
截至2014年5月31日8时,丹江口水库水位较5月19日上涨了0.34米,即140.27米——水刚刚能自流入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的河南陶岔取水口。而这一天,距离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只剩153天。
就在南方周末记者到访的当天早上,“湖北省政府来电请求水库加大下泄流量,以保证中下游农田备耕插秧用水。”刘松说,“按照要求和惯例,我建议湖北方面赶紧请长江委出调令,估计不到下午,调令就过来了。”
在自然来水骤减的背景之下,汉江中下游的崔家营、王甫洲等多座水利枢纽工程也在大大削弱汉江通航能力。
“航宽变窄,情况一年比一年差。”襄阳市港航处副处长李冲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襄阳沿江下行至潜江200里航程,原来平均一个星期就能往返两个航程,现在差不多要一个月。
受水位下降影响,北煤南运汉江通道几乎徒有虚名。李冲介绍,该市余家湖港务公司因水位低,航宽变窄,导致煤炭积压,运量逐年下降,2012年80万吨,到2013年只有30万吨,而今年,“时间都快过了一半,连5万吨都不到”。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自2005年9月开工,历经8年建设,从162米加高至176.6米。跟大坝加高工程同期进行的,还有原来50吨级的过坝船闸。改扩建后,新船闸通航能力达到300吨级,2013年10月30日开始试运行。
长江委汉江集团宣传中心副主任张洪波说,自试运行至2013年11月18日,共有6艘船只翻坝。11月18日后,大坝上游水位低于143米,船闸沉箱无法下沉,停止船只过坝,“到现在,差不多半年,再也没有一艘船过坝了”。
在丹江口市,同样听不到货船长长的汽笛声了。
调水影响“由预测变现实”?
襄阳向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递交一份报告,列数了八条“不利影响将由预测分析变为现实”。
汉江上游能多些来水,这是湖北和北京的共同期盼。
据丹江口市水务局统计发现,全市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被淹没的抽水泵站多达193处,目前,92个在册水库有11座处于死水位之下,97处生活取水泵站因水库水位下降而无法运行。安置在165个点上的5万移民都存在饮水困难,目前全市正全力打井抗旱。
“没人能体会我们守着一库二类好水却没有水吃的尴尬。”该局总工程师沈培华无奈地说道。
和移民一样,盼望来水的还有丹江口的柑橘、水稻和茶叶。据该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张少仙介绍,全市三十多万亩柑橘多分布在大坝以上的库区两岸,因干旱导致产量连续三年下降,平均减产20%,而水稻、茶叶减产达三成。
《汉江争水:守着水库没水吃 保了北京丢了谁》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2780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