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05 20:33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从丹江口市沿江下行八十余公里就到了有着2800年建城史的古城襄阳。襄阳是全国夏粮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之一,汉江干流在襄阳境内长195公里,流域面积约占全市版图86.6%,全市每年总用水量的76%以上来自汉江。
“调水后,对我们影响最大。”襄阳市南水北调办常务副主任李国栋向南方周末记者坦承,很多早前的担心可能会很快显现。
2014年1月,襄阳市委向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递交一份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对襄阳生态影响及亟需解决问题的情况报告,列数了八条“不利影响将由预测分析变为现实”,其中第一条是水量,“前期调水95亿立方米/年,汉江在我过境水量每年减少21%-36%,约三分之一。”而汉江襄阳段多年平均水位将下降0.41米。
“水质呈逐步恶化趋势。”该报告如是说,汉江中下游干支流约12%的水质断面已下降到Ⅳ类,甚至Ⅴ类水质标准,源自河南的支流唐白河省界断面常年在Ⅴ类,甚至劣Ⅴ类,下游部分河段近年来多次出现水华现象。
除此之外,水环境容纳消解污染物能力降低、水生生物及鱼类品种减少、航运能力下降、湿地洲滩呈沙漠化等都是襄阳的担心。“按照专家测算,每年我市GDP损失至少达到142亿-2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至少减少22亿-31亿元。”上述报告称。
目前,有比上述担心让襄阳感到更为棘手的,是被炸掉不过半年的清泉沟泵站。
清泉沟泵站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南王营村、丹江口水库左岸南库壁朱连山麓,是引丹灌区自流饮水的补偿工程,也是湖北省大型抽水泵站之一,灌溉面积达130万亩。去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清库过程中,该泵站因位于淹没区以下或引发水质污染而被清除掉。
“泵站被炸掉后,丹江口水库水位并没有在今年如期上涨到自流水位高程,导致130万亩农田面临无水浇灌的困境,于是,襄阳市不得不紧急筹资修建临时泵站。”李国栋说。据悉,该临时泵站投资1100多万,历时一个多月抢建,已于2014年5月25日投入使用。
同样,因汉江水位下降,襄阳下辖的宜城城市供水泵站在2013年也无法取水,最后不得不架设数条临时抽水管道。湖北省农业厅科教处调研员高广金说,干旱让汉江水量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截水、蓄水、调水等影响下更为稀少,“以前机井不要20米深即可提到水,现在差不多要打到100米深,这种现象在汉江流域是不可思议的。”
“到今年,连续四年干旱相当于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影响的提前预演。”李国栋说。
另一派声音
“正式调水后,工程对中下游的影响马上会减弱甚至消失,而中下游的用水条件也会大大改善。”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张荣国说。
相较很多受访者看到的“调水工程的不利影响”,也有人认为调水对汉江中下游利大于弊。
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原副总工程师易贤命即是其中一位。易贤命退休前,一直参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论证工作,曾主持过引江济汉工程的规划。
2014年5月23日,易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本身对湖北来讲是有利无弊的,可以更高效利用汉江水,“即便现在工程不调水,汉江中下游,特别是鄂北岗地一带同样也缺水。”鄂北岗地位于湖北北部,因耕层浅薄、植被覆盖度低、缺水严重又称“旱包子”。
曾参与南水北调多项规划设计的刘子慧现任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处总工程师。面对外界对调水工程的质疑,刘子慧说,“中线工程设计的总体目标就是对中下游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包括生态流量,都略有改善,不会出现水质恶化。”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张荣国的回答更为直接。“正式调水后,工程对中下游的影响马上会减弱甚至消失,而中下游的用水条件也会大大改善。”退休多年的张荣国曾负责过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等工作,曾在长江委规划局当过副局长。
79岁的张荣国说,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工程总目标第一位仍是防洪,而加高前的第二位发电让位给了调水,但是,“目前工程并没有开始调水,所以不存在工程影响汉江中下游之说。”相反,“正是考虑到化解影响,才有了加高工程”。
根据丹江口水库加高工程设计和分析,水库加高后16年间只会蓄满4次,平均4年才会蓄满一次。“不可能每年都会蓄满至170米高程,跟三峡工程一样,到达175米也是后来才慢慢实现的。”张荣国说,水多多调,水少少调,因此不会因调水而影响到下游水量。
“当初在设计南水北调工程时,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保证调水区用水不受影响。”张荣国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湖北之所以把影响描述得很大,很严重,主要是想争取到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
为改善汉江中下游的生态、灌溉、供水、航运用水条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均安排实施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即引江济汉、兴隆水利枢纽、部分闸站改造、局部航道整治等四项工程。据公开报道,开工于2009年的兴隆水利枢纽目前已实现灌溉、航运、发电。
尽管如此,包括十堰在内,汉江中下游各城市仍在奋力为水而争。
“贡献区”不再被遗忘
襄阳190.13亿的计划投资,被砍来砍去,实际上报国家的只有13亿,而且“已经很照顾襄阳了”。
相比丹江口库区以及汉江上游,襄阳等汉江中下游城市确实有着一肚子委屈。
之前,正是经过数次叫苦,丹江口库区以及汉江上游等到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等多项国家规划出台,以及配套政策和落实到地方的数亿项目资金。
而襄阳市“既没有享受丹江口库区相关补偿政策,也没有类似汉江下游引江济汉等大型补偿工程,承受着巨大的生态损失压力”。在给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报告中,襄阳恳请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参照丹江口库区模式,尽快编制《汉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
半年多前,襄阳在一次给全国政协人大考察团来鄂汇报工作时,委屈地称自己是“被南水北调工程遗忘的角落”,不料遭到有关领导的批评,后来,襄阳将这一流传多年的提法改为“南水北调中线贡献区、牺牲区”。
《汉江争水:守着水库没水吃 保了北京丢了谁(2)》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2780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