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16 16:40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专题按:厦门的远华红楼、重庆的文强别墅……这些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无不联系着曾经轰动当时的腐败大案,谷俊山“将军府”的曝光,则续写了这份名单。腐败高官们出入豪宅、歌舞升平时,也正是他们呼风唤雨、挥斥方遒的时刻;而一旦他们落马,这些或矗立于繁华中心、或深藏于幽静景区的奢侈之地,又一个一个跌落尘埃、回归平淡。
忘记这些具有特殊含义的“地标”似乎是不应该的,它们至少是从虚假辉煌回归真实世界的历史见证。在这些地方,曾上演过从穷奢极欲到身陷囹圄的活剧,而这也是这些“地标”中的相当一部分曾经或者现在依然是“反腐教育基地”的主要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近30条旨在从严治党的新规矩,“重视细节、能落地”被视为这些规矩的重要特点,而“八项规定”、反“四风”则是其中最为公众耳熟能详的部分。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坚持党的领导,依规管党治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的署名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王岐山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案例,没有一个不是在违法之前首先违纪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曾经的“腐败地标”更不应该被遗忘。南方周末记者回访这些曾经的“反腐地标”,目的不在于揭开伤疤,而在于“激活”回想。这些并未远去的案例告诉我们,廉洁并不单单依靠“打老虎”就能实现,它真正依赖的乃是法治的反腐道路。
2001年,红楼成为反腐倡廉的反面教材。为了保持原样,组织者下足了功夫。在五楼赖昌星卧室,妻子曾明娜的洋娃娃,在主人逃离一年后,依然端坐在床中央。
“每天都有人来拍照,你说烦不烦?”
保安刘敏坐在桌子的内侧,虽是发问,语气却不容置疑。只容一人通过的窄门开在楼的右侧,进来就是电梯间,这是上楼的唯一通道。刘敏和他的桌子对着电梯。
门很窄,在门外看不见刘敏,每个进入窄门的人,都会冷不丁听到他严肃的声音,“你找谁?”“你来做什么?”得不到满意答复就将失去乘坐电梯的机会。
“好多人想混上楼参观。”他摇摇头,既像是表达不理解,也像在传达领导的死命令,“绝对不可能,领导烦死了”。
这是厦门湖里区一栋七层的红砖小楼。一楼是中国移动的营业厅,二到七楼是营销办公室。这一天是2014年的国庆节,营业厅前挂着“购机送话费”的充气拱桥。
刘敏是厦门本地人,二十出头。他说,上世纪末的时候,自己还小,但也强调,他当然知道,“这是赖昌星的红楼嘛”。
“不过瘾”的反面教材
对红楼的记忆,萧前停留在2001年的秋天,他和单位的同事统一坐着大巴车,来红楼参观“查处厦门特大走私案展览”。
彼时,这起新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走私案刚刚尘埃落定,远华公司偷逃税款高达300亿元,是同期厦门海关关税总额的6倍。董事长赖昌星编织了一张巨大的贪腐网,共600多名涉案人员被查,300多人被追究刑责,厦门市委书记、两位副书记、三位副市长都遭到查处。超过十分之一的厦门海关人员在审查中落马。
萧前对红楼并不陌生,在当年的厦门,红楼无人不知,就像赖昌星的走私,“马路边卖冰棒、卖豆花的都知道”。
自1996年国庆节开业以来,红楼对外的名义是远华公司的招待所。曾经每一天的夜晚,红楼前车水马龙,院子里公车堆叠。奔赴红楼的官员,有的满面红光往里冲,也有的绕道消防梯,小心行走于阴影中。在媒体的报道中,红楼记录下赖昌星拉拢腐蚀重权官员的三招六式。在这里,赖昌星总结出一句“至理名言”:“不怕什么法规条文,就怕领导干部没有兴趣爱好。”
远华案后,红楼成为廉政教育的示范点。
“当时决定把红楼作为反腐倡廉的反面教材,开放参观。”一位参与过处理红楼的厦门市委宣传部官员回忆道。
厦门市所有机关单位,都排了参观的时间表,往往一个单位的人还没走,下一个单位的人已经等在了红楼外。
参观流程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在一楼的大厅,除了能看到的“红运当头”的草书墨宝,也能看到落马高官的悔恨自白,包括公安部副部长、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厦门海关关长,纷纷痛悔自己没有经受住诱惑。
二楼餐厅,三楼桑拿浴室,四楼KTV包厢和舞池,每一层都有文字介绍,共同向人们展示一幅纸醉金迷的画面:香港的大厨,红木餐桌上的美酒佳肴、国外进口的羊毛地毯、双人蒸汽式冲浪浴缸……
为了保持原样,组织者下足了功夫。在五楼,赖昌星卧室,妻子曾明娜的洋娃娃,在主人逃离一年后,依然端坐在床中央。
“感觉和以前参观地主的收租院一样。”萧前说,他明白其中的用意。
在官方的叙述中,红楼是腐化官员,道德堕落的渊薮。展示红楼的穷奢极欲,正是因为其中有着这样的“罪恶”。
在萧前看来,红楼放到今天就是一个私人会所,“没觉得多豪华”。用今天的标准,当年的红楼不管是鱼翅鲍鱼,还是安装了高级音响的卫生间,都无法满足猎奇者的口味,这不能不说有些尴尬。
从2001年8月到10月,展览只办了两个月,就匆匆收场,如风卷残云般,红楼内的所有陈设被一扫而空,再不虞保持原样了。
最好的归宿
2004年,包括红楼在内的远华公司大院,被政府无偿提供给厦门市总工会,使用期限20年。这一年的劳动节,厦门市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从服务‘贵族’,转而服务最底层的平民。”黄婕在厦门市总工会工作多年,她经历了红楼这十年的变迁。
“当时很多单位想开发这块儿地,政府考虑再三,交给了总工会。”
严格意义上讲,总工会其实没有真的使用过红楼。服务中心主任郭小萍说,一开始准备将红楼改成公益图书馆,但红楼的层高不达标。后来怎么使用红楼就一直没定下来,直到最后,整栋出租给了中国移动。
“还是比较敏感。”她说。
红楼成了总工会最有名的建筑,也成了包袱,外地的领导来了,提出想去红楼看看,黄婕也安排了好几次。
2013年,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中心改名为职工服务中心。在新闻报道中,再次提到了红楼的历史,这让黄婕很无奈,领导也很生气。
《反腐地标厦门红楼:从反面教材到服务基层》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8444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