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13 16:44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任志强、冯仑、倪建达、毛大庆、蔡雪梅都地产大佬都去美国干啥了?
一向“好为人师”形象的任志强,这次真的提起了教鞭。虽然在微博上谦虚地说自己去美国沃顿商学院是去学习,但除了学员身份,他此行还套上了导师、课题组长的头衔。与任志强同样任性的还有冯仑、倪建达、毛大庆、蔡雪梅、赵汉忠、丁祖昱等一众大咖。
如果说那么多地产大佬摇身变成了老师,那么联合沃顿打造了“易居-沃顿中国研修中心”的周忻,可以算是他们的“校长”了——虽然他不久前刚被真正的沃顿院长授予了院士。
大佬都去干大学了!
并非地产人的马云这几天也又干回“老本行”,辞去教师工作20年后,他联合冯仑、郭广昌、史玉柱等大佬启动的湖畔大学也开学了。其他大佬们也都没闲着,李嘉诚与长江商学院,刘强东两次游学美国并创办众创学院,王石与哈佛,各类“xx企业家全球游学”更是数不胜数。
投身校园的外行人又岂止这些中国大佬,名企名人办学不乏先例。全球的诸如迪斯尼、西门子公司、德意志银行等都有自己的大学,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更因在企业办学方面的多年经验而成为多家公司办学的榜样。
这厢办游学不亦乐乎,那边捐款更是热闹。SOHO潘石屹夫妇捐赠哈佛、高瓴资本张磊捐助耶鲁、私募大佬”裘国根豪捐2亿于人大……各大企业捐资助学变成了大概率事件。
办学、求学也好,教育捐款也罢,常常引来社会关注和舆论热议。拍掌叫好者有之,质疑声讨也不乏,双方脸红耳赤,争锋相对。一地口水之余,现实逼迫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为何一个个看上去与教育行业毫无关联的人偏偏要去办大学?处于事业巅峰的大佬为何纷纷游学海外?他们选择的逻辑究竟是什么?
干学为什么?
从目前的公开资料来看,上述各色人士选择办学的初衷,不一而足。马云在湖畔大学的开学典礼上透露:2009年在一次飞往不丹寻找“甜蜜的空气”的途中,与企业家朋友们讨论产生了创办民企自己的学校、培养创业人才的想法,发现企业家,培养企业家精神。而湖畔大学的课程主要研究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如何避免错误。
再看看“易居-沃顿中国研修中心”,周忻也谈到希望能为房地产企业的高管们搭建一个学习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平台,为房地产企业家在市场调整中商业模式再造的探索提供启迪和帮助。“如何把我们开阔后的眼界用作我们的本行,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根本所在。”
至于求学,更多地是企业或个人攀登到阶段性巅峰后,如何继续提升或转变的思考。地产大鳄王石坦言:“其实去美国游学,一是自我修为,二是为了想清楚,企业的下一步该怎么走。”刘强东也说到美国游学的原因之一是需要时间思考,你们真以为他只是为了躲在12小时时差之外安安静静地喝奶茶么?
说到马云,他还有一个爱好是打太极拳。是的,前几年很多大佬都爱打太极。当时我和朋友们讨论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突然就赚了大钱,有很多想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找一个方式去静心想。这和那些明星大腕老在手上套几串带佛像的珠子一个道理。
这或许也解释了今天大佬们都一股脑去办学和求学的原因——找个不那么烦躁的地方去想。说得冠冕点,他们的思想企图突破一个绳结:功成名就后,个人与企业如何成功以及进一步提升?说得简单点,想明白自己的钱是怎么赚来的,才能想怎么继续赚钱。
行业、企业去哪里?头脑指路
不管你承不承认,中国已经告别了经济高速增长时代,一夜暴富的商界奇迹越来越少并且将来会更少,从传统产业到新兴领域,哪怕是互联网领域的佼佼者腾讯与阿里巴巴,在发展与财富的大船上,都需要不断变革才能搞到一张船票。
房地产同样,楼市黄金十年,爆发、扩张、颠覆和财富的故事成就了一代传奇,但第一代土豪终会老去,他们退休后却不得安心地怡弄花草、抱孙养年,自己一手打造的公司怎么办呢?抱守以往的成绩和发展理念难以在新的铂金十年再获成功,生存问题逼迫企业必须寻找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改变中国地产的力量,将来一定是头脑,要全球化的开阔头脑,也要懂中国的专业头脑。就像“易居-沃顿中国研修中心”那样,既借助顶尖商学院沃顿的地盘和教授,又集齐房地产行业的大佬与专家。易居希望用产学研一体的这个平台,用实战化、案例化的研修,帮助大佬们想明白、帮助企业们制定战略的同时,也促进地产行业发展。易居能否做到,我们等着看。
一心求“道”,道也长。经过转型的阵痛和令人煎熬的漫长助跑,中国房地产是否能迎来万人赞叹的华丽一跃?再过几年就有结果了。到那时候,任志强的野心才能真正优雅起来。
《任志强、冯仑、毛大庆 为啥江湖大佬都跑去干大学?》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fczx/15383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