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频道 > 经济观察 >

舌尖上的“蝴蝶效应”

[摘要]新华网长春5月3日电(记者段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正在中国掀起新一轮“美食风暴”,和两年前同样火爆的第一季一样,这部中国美食文化纪录片所引发的“蝴...

  新华网长春5月3日电(记者段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正在中国掀起新一轮“美食风暴”,和两年前同样火爆的第一季一样,这部中国美食文化纪录片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引人瞩目。

  该片每周五晚在央视播出,观众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收看。和第一部不同,《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介绍中国美食之余,更加关注食物制作者的命运。

  第一集里,一对四川夫妇跑遍中国南北追赶花期,为的是酿造更好蜂蜜来供养子女上学;另一对外出打工的苗族夫妇在短暂的回乡假期里,用精心制作的鱼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意。

  因为关注点的转移,第二部《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国引发了更多探讨,娓娓道来的故事受到网友青睐。

  “用故事讲美食,温情诱人,口水吞了不少,眼泪也流了不少。”网友“西西里月”说。

  “可能感触更深的是在外漂泊的人。”在北京一家管理咨询企业工作的初海龙说,“我家在黑龙江,看到电影就会想到妈妈亲自下厨做出的那些美食。”

  广袤的中华大地孕育出成千上万种适宜当地气候、物产的美食,《舌尖上的中国》带来的美食文化普及让许多人“大呼过瘾”。

  东北师范大学传播学教授金振邦认为,这样的软实力输出更适合新媒体环境。“喜闻乐见、饱含感情、秀色可餐,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需要颇有技巧的传播方式。”

  在满屏幕的赞誉之余,也有不少人觉得,关于美食的纪录片想要表达太多故事,无法让“吃货”们专心研究“吃”。

  “其实看得感动或者高兴就好。”一位网友的留言得到众多赞同。

  这部纪录片引发的话题在各类社交网站上不断发酵,《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官方网站微博和摄制组微博短时间内就吸引了上百万粉丝。

  而如何获得片中出现的各类美食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带动了中国各类电商平台上相关食品的销售。

  一位名为“开心童车快乐人生”的网店店主在网页上贴出了驱车前往贵州山区采购鱼酱的图片,已有不少网友提交了订金。

  “光是想想就已经满腹乡愁了。”于琨说,她一年前跟随丈夫远赴美国,家乡山西的面食最让她思念。“走得再远也改变不了自己的"中国舌尖"。”

  每当新一集《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于琨都会有些矛盾,“看吧,馋得想家,不看吧,又觉得有缺憾。”为了“犒劳”思乡的胃,她每周都会购买食材制作家乡的吃食,“味道不一定好,但和汉堡薯条比起来,吃起来更舒服。”

  作者:段续

豫都网微信

《舌尖上的“蝴蝶效应”》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jgc/15649.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