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27 21:11 我要投稿
映象网据周口日报 2016年10月份,鹿邑县贾滩双庙行政村女孩邢春莹高烧不退,被查出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医学上称为格力巴利综合症,当时全河南省儿童住院仅有两例。
一年多来,父亲邢玉文为女儿花去10万元左右的医药费,但孩子的病情一直在恶化, 能借钱的亲友都借一遍,由于邢春莹没有户口,农村合作医疗也没法报销,大额医疗救助成为泡影,没办法只有回家慢慢养病,生命随时垂危,她的父母决定,无偿捐献孩子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和救助他人。
“我们没有办法挽救她,就让她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2017年12月19日,鹿邑县红十字会志愿者和道德公益志愿者一行四人来到孩子的家里,孩子的父亲邢玉文在《志愿捐献遗体(器官)意向书》上签下自己和妻子的姓名。村委会会计苏士俭在见证人处签字,等待医生体检后正式签下《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登记表》。
女孩重病牵动村民心
邢春莹重病的消息传出后,鹿邑县贾滩镇双庙村的村民自发为他们捐款,全村近百户村民你三十元、他五十元、一百元的捐款,共计捐出1.3万元。“邢玉文的家庭情况村民都知道,也没啥收入,30多岁才娶个双目失明的媳妇,全家四口人全靠他一人,本人身体不是很强壮,平时打个短工,收入很低,邻居郭志华明明知道他可能还不起,还是借他一万元,村里人多数不仅捐款还都借给他钱为孩子治病,”邻居苏万军告诉晚哥。在捐助记录的名单里,A4稿纸里写下6页多的村民的名字。
仅仅在郑州住了两次院,邢玉文的几千元积蓄连同捐款已经全部花光,并负债7万多元。双目失明的妻子知道后,欲哭无泪, 邢玉文紧紧搀住妻子,安慰道:“卖了宅基地和田地也要给女儿治病。”
考虑到家中实际困难,邢玉文决定让女儿回家养病。这样既方便自己打零工,也方便照顾孩子,“我们村医郭子志给我孩子挂针拿药,不仅不要钱还给我们饭钱!”邢玉文含着眼泪说道。
在外打工的村民苏万涛拿出600元,在村外开纺织小厂的浙江老板拿出一千元……这些捐款温暖着邢春莹一家人,也温暖着全村人的心田。
女儿快乐坚强 刺痛着父母的心
与邻居家的孩子相比,邢春莹对父母显得更为依恋。三岁那年,小春莹患上脑炎,身体开始出现异常,经常发高烧,她总爱腻在父母身边,即便同村的小朋友找她玩耍,她也很少外出。
邢春莹查出重病后,已经瘫痪不能行走,只能靠父母照顾,双目失明的母亲只能摸着给她做饭换洗衣服,坚强的妈妈给女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发高烧全身不能动的情况下,一个笑脸、一句笑语,常常逗爸妈开心,打针、治疗从不喊一声疼,看到爸爸哭时,邢春莹又会用肿胀的小手,一边擦拭爸爸脸上的泪水,一边说:“爸爸不哭,我不疼。”
邢春莹有个哥哥今年10岁,刚上四年级,因为家贫穷,生活很艰苦,今年中秋节,哥哥搂着爸爸的腿哭闹着要吃鸡肉,因为家里没钱,平时连青菜都不舍得吃的爸爸与儿子哭成一团,爸爸打着自己的脸瘫坐在地上,心里有要死的感觉,“看到女儿劝着哥哥,把邻居小朋友送来的鸡腿递给哥哥,你不知道我当时啥滋味!”爸爸脸上挂着泪水。
捐献孩子遗体,再给孩子一些温暖
因为无钱住院,邢春莹回到家乡后,治疗时续时断,在村诊所简单挂针退烧,病情进一步恶化。
“我们挽救不了她的生命,就让她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慎重考虑之后,邢玉文委托他的伙伴董杰联系鹿邑县红十字会志愿者,希望能帮助他们联系遗体接受单位。
董杰告诉晚哥,孩子救治期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孩子的遗体无偿捐献后,可以用于医学研究,让更多患有同种疾病的孩子受益。
鹿邑县红十字会志愿者刘传保和赵峰,今天送去慰问品并办理相关手续。刘传保说,邢玉文夫妻无偿捐献女儿遗体的想法体现的是人间大爱,令人动容,也吸引了更多的志愿者去帮助和关爱他们。
我们挽救不了她的生命
就让她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
言语中虽有万般不舍
可这是他们能给女儿的最后的温暖
(周口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治卫)
《感动!周口6岁女孩病重 父母签遗体捐献协议“延续”她的生命》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mszx/71326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