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17 11:56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河南商报记者 李江瑞 杨晓楠
如果看到旁边一男一女有拉扯等肢体冲突时,你会有何反应?
4月3日,一名女子在北京和颐酒店被陌生男子跟踪并强行拖拽,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警方介入彻查。
对于独身女子来说,哪些场合最危险?如果碰上了突发事件,该如何自救?
【事发北京】
女子自称入住酒店时
被陌生男子强行拖拽
4月5日,微博名为“弯弯_2016”的网友连发多条微博,表示自己4月3日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望京798和颐酒店入住时,被陌生男子跟踪并强行拖拽,其大声呼喊后,围观者逐渐增多,陌生男子逃走。
除大批网友疾呼讨伐外,不少明星也对此事紧急发声。
Angelababy发文称“大家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也要更多关心身边的人,有时候你的一句问候一个关心就能救回一条人命!希望这件事能彻查!”
马苏则发声“姑娘们,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真的,多一句问候,多一句关心,就会救回一条人命!”
【这种事儿其实就在咱身边】
案发地:郑州
正要开门上车的她
被俩大汉拽进面包车
一个雨天,郑州市民黄洁(化名)从小区出来,准备去开车。
正要开门上车时,一辆面包车在黄洁身边停下,车上下来俩男的,把黄洁拽进了面包车。过程中,黄洁大声呼救了两声,并在挣扎中把驾驶证丢在了地上。
10多分钟后,车停了,对方问黄洁“你是不是叫某某某,父亲是不是某某某”,几番问答下来,对方说“绑错人了”。
黄洁回忆,“对方说已经跟踪我很久了,他们为讨要工钱,想绑架老板的女儿,结果认错了人。”
对方随后一直向黄洁道歉,说要把黄洁送回去,还提醒她“下班那么晚,还一个人晃晃悠悠的,以后注意点安全”。
后来警方告诉黄洁,当时一个路人听见了呼救,他赶过去捡起了驾驶证,并记下了已经开走的面包车车牌号,随后以准确的信息报了警。
案发地:开封
下班回家她被人尾随
上楼时包被抢走
2016年3月7日21时许,开封市女青年常倩(化名)下班独自回家,走到新门关街4号楼3楼时,她感觉身后有人,但以为是楼上邻居,就侧身让道。
从身后蹿出来的是一个戴着口罩的陌生人,一把攥住了常倩的手提包。常倩一边呼救,一边死死护住手提包,歹徒硬生生把常倩从3楼拖拽至1楼,将手提包抢走并逃跑。
警方经过侦查,汇集了多条线索:1月16日深夜,一女子在苹果园河大家属院附近被抢走600元现金;1月19日晚,一独自行走的女性在汉兴路联通公司门口被抢走800元现金和两部手机;3月4日夜,一女子在劳动路南段26号院1号楼被抢走200元现金和一部手机……
3月28日,民警将嫌疑人黄文龙抓获。黄文龙交代,从2014年4月起,他先后实施抢劫20多起,时间都选择在19时至24时之间,作案对象都选择带包的单身夜行女性,一旦遇到反抗就进行暴力殴打。
这些场合要当心
1.车门外、车上
上车和下车的一瞬间,是你防范最薄弱的时候,所以先观察周围再说,另外上车自动落锁是个不错的系统;经常夜间打车的女性,建议手机安装“河南警民通”,进行乘车自主备案。
2.电梯
有电梯就不走楼梯,哪怕只有一层;站在和开关按钮最近的、垂直方向的地方,不要把后背留给对方。
3.偏僻小路、楼梯间
发现有人尾随,赶紧打电话,声音略大一点,假装有人马上就接到你了。
4.出租屋
开门记得说一声,“我回来了”,不要让人知道你常年独居;没必要使用可爱的窗帘或者在窗边放可爱的玩偶,对歹徒来说,那是一种目标信号。
【面对危险咋自救】
1.可适当破坏财物,引起财物所有者或他人注意;
2.抢夺旁边人的东西,让别人参与进来,明白你的处境;
3.大声说不认识发生拉扯这个人,喊救命;
4.戳对方眼睛,手肘攻击其面部,攻击其裆部;
5.对方从后面勒时,拼尽全力尝试掰断其小拇指。
【思考】
别因误会和冷漠而放纵了罪恶
著名作家韩寒4月6日下午也对此发文,一段话中称:
“我们在要求女孩子学习各种防身术的同时,也该想想我们自己遇到类似情景应该做什么,别在明明可以施以援手的时候,因为误会或冷漠而放纵了邪恶。”
“别觉得正在撕扯的男女就一定是恋人,强行抱走孩子的就一定是父母。”
“愤怒和追责之余,我们也应该在类似事件中施以援手。”
所以,假如你看到旁边有一男一女在争执、有肢体冲突时:请果断阻止,请报警。
(河南商报)
相关视频:
自动播放开关 自动播放 监拍妙龄女在北京和颐酒店遇袭 强遭陌生男拖拽 正在加载... < >
《面对女性遭劫你怎么做 网友:别因冷漠放纵罪恶》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zrd/39604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