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24 15:30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时代先锋
□本报记者高超
回溯两年前,马卫民,来自城市,工作在机关,没有一点在农村生活、工作的经历;短堤村,国家级贫困村,全村341户大部分靠种地为生,村集体没有什么收入。马卫民没想到,他成了到短堤村下乡的“马向阳”。
2014年10月,时任新乡市政府办公室法制协调科科长的马卫民通过了组织考核,到封丘县留光镇短堤村当驻村第一书记。
“来短堤村之前,我花了三个晚上看完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想向那位‘马书记’取取经。”10月22日,马卫民对记者说。
背着挎包,带着简单的行李,马卫民上任了。
“说一千道一万,行动是关键。”党员有多少、困难户有多少、耕地有多少……不到半个月,马卫民就把村里的基本情况摸得透透的。
“道路状况差是调研时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马卫民说,短堤村原有道路地势低洼、严重积水,群众出行相当困难。
“从协调资金到工程监督,大事小事马书记都是自己去跑。”短堤村党支部原书记柴祖功说,一次午饭后,他去找马卫民,在他的办公室兼宿舍扑了个空,只见桌上还有半桶没吃完的方便面……等他到了工地,只见裤腿儿挽得高高的、鞋上沾满泥的马卫民正拿着尺子和施工人员一起测量路基。
“想着他是来‘镀金’的,没想到他比我们干得还卖力!”村民们从这个“马向阳”身上看到了希望。
短堤村新修了5米宽的水泥路,路旁还铺了行道砖。路修好了,咋富起来?“精准扶贫的关键是增强脱贫的‘造血’功能。”马卫民说。
“俺现在每月能挣三份钱。”贫困户柴祖镇说,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模式,贫困户流转一份土地,就可以获得三份收入,即土地租金、务工工资和分红收入。如今,短堤村大面积种植了树莓、油葵、黄梨、石榴、核桃等,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业村。
协调资金7万元,调整村里的农业种植结构,新建蔬菜大棚1座;村民反映村里没有路灯,他去封丘县城建部门协调,今年5月26日晚,60盏崭新的路灯齐刷刷亮了;协调“一事一议”资金20万元,建设村排水沟870米……村里的会计侯素玲盘点,两年来,马卫民为短堤村办实事20余件,争取资金80余万元。
“短堤村就是我的第二个家,选择驻村扶贫,我无怨无悔!”马卫民说。③5
(河南日报)
《喜迎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马向阳”下乡记》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zrd/49083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