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2015年的日历匆匆翻过,
基金行业又到了一年大考之时,这一年与往年几许相似,却也经历了一个轮回。细数基金行业在短短的一年尝遍的大喜大悲,中国网
财经从业绩起伏、规模排名变化、基金离职潮、基金清盘潮、新发基金等多方面点评基金行业2015年的标志性行业事件、公司。
基金高管、基金经理离职潮就如同滔天巨浪一波一波地拍打着公募基金这只“大船”,且一浪高过一浪。有数据从2000年到2014年,累计离职人数占比约45%,今年来2015年离职基金经理多达291位。
为留住人才,2014年初前海开源基金率先推行事业部制,多名业内优秀基金经理加入公司,让公募基金行业眼前为之一亮,“事业部制”也成为公募基金现阶段挽留基金经理的共同选择。目前10多家基金公司试水事业部制初见成效,基金经理流失速度明显放缓。
但目前试水事业部制的基金公司均为中小基金公司或新成立基金公司,事业部制推广至全行业困难重重,且有业内人士担忧事业部制的“封闭式”成长对于公募基金来讲或许有害无益,员工持股才是公募基金股权激励的终极目标。
事业部制走红基金圈 九泰基金独创绝对收益部 近年来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汹涌澎湃,业内多名知名
投资总监、
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奔私”,强烈的人才危机也促使公募基金股权激励改革驶入“快车道”。
前海开源基金、中欧基金是第一批试水事业部制的公募基金,2014年,两家公司依靠事业部制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多为业内优秀基金经理加盟。据悉,在组织架构调整方面,两家公司旗下的每一位基金经理均对应着一个事业部,公司销售、研究、基金行政和公司行政等部门为投资事业部提供一站式的高效率服务;在激励制度方面,投资团队独立核算,参与分享管理费收入,并全权使用和分配这部分收入;人事安排上,公司保留事业部主管的任免权,而具体到事业部内部人员的任职,各个事业部具有独立的决策权。
今年来公募基金面临的人才流失压力加大,更多基金公司加入事业部制这一大潮流中,如何让事业部制更有竞争力、更具特色成为公募基金当前最大课题,今年,作为首家具有PE背景的公募基金公司,九泰基金自
创业之初就确立了平台化的事业部制和创新工场并行的模式,并独创绝对收益事业部,让业界再次眼前一亮。
今年12月,九泰基金盛世基金投资部和涌鑫权益投资部两大事业部正式签约,分别由李永兴和吴挺才领衔,分别负责公募和专户权益类投资。
据悉,明星基金经理李永兴为盛世基金投资部负责人,曾任职于交银施罗德基金,2014年所管基金名列同类基金第三,并获2014年获得混合型基金金牛奖;吴挺才为涌鑫权益投资部负责人,负责专户权益类投资,曾担任新毅资产首席投资总监兼投资经理,在担任新奥毅赢2号基金投资经理期间,基金总收益率达到189.8%,在今年6月份股市暴跌前精准“出逃”且净值逆市增至30%之多。
除此之外,九泰基金在未来仍将计划推出基金投资部、权益投资部、固定收益部、绝对收益部、量化投资部、指数投资部、国际业务部、创新投资部、另类投资部等九大投资序列。这其中,绝对收益部是九泰基金独创,涌鑫权益投资部负责人吴挺才表示,绝对收益是投资者的绝对诉求,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募基金行业没有很好地满足这一诉求,九泰基金有责任有动力去更加迎合市场的需要。
另外,据据九泰基金总裁助理吴祖尧介绍,九泰基金的事业部不仅继承了行业内现有事业部的优势,且九泰基金实行的是全成本覆盖,尽量减少执行中的模糊地带,让利更大,机制更清晰,对优秀基金经理更有吸引力。
初见成效 实施事业部制基金公司人员流失明显放缓 公募基金进行事业部制改革已近两年,其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遏制公募基金人才流失还有待时间考验,但就目前实施事业部制的10多家基金公司来讲,基金人才流失已明显放缓。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2015年共291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81家基金公司,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华夏基金、博时基金两家公司离职基金经理数双双突破个位数,24家基金公司有5位以上基金经理离职,相比之下,实施事业部制的公司基金经理离职明显放缓。
以中欧基金为例,2014年中欧基金有5位基金经理离职,今年基金经理离职潮加速,中欧基金今年仅有两位基金经理离职,与之相反,中欧基金今年新聘基金经理破纪录得多达14位。
窥一斑可见全豹。作为一家新基金公司,前海开源基金2014年新聘基金管理6位,当年无基金经理离职,今年前海开源基金新聘基金经理8位,离职基金经理亦仅3位,公募基金事业部制初见成效。
不过,事业部制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遏制离职潮还有待观察,中欧基金、前海开源基金人才流失明显放缓,但另外两家实施事业部制的国泰基金、
招商基金依然深陷人才流失漩涡。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国泰基金今年已有8位基金经理离职,招商基金有9位基金经理离职,人才流失依然严重。
有业内人士解释道,事业部制的“封闭性”成长具有其致命的局限性,其能否覆盖多数公募基金还存在太大的不确定性。
“封闭式”成长存致命缺陷 事业部制前途难料 有业内人士表示,首家公募基金成立以来已过去近20年时间,一些成立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公募基金内部各项机制已相当稳定,事业部制更像是股权激励的一块“试验田”,且其相对“封闭”的成长模式能否被所有公募基金锁接受还存在太多不确定性的。
首先,基金成为最受投资者喜爱的理财产品,得益于公募基金拥有众多专业的基金经理和庞大投研人才,而这恰恰是
银行、
保险公司、私募等机构所不具备的。目前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等规模靠前基金公司的管理团队、投研团队已相当成熟且稳定,这些大型公募基金不可能放弃成熟的机制转而装注意力集中在未经验证的事业部制上。因此,目前实施事业部制的基金公司多数为中小基金公司或新成立基金公司。
其次,有内业人士表示,成立事业部后,事业部管理、运营、财务核算等和投研不相关的因素会牵扯基金经理过多的精力,这也解释了为何很多优秀基金经理转投私募之后产品业绩不理想。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基金经理并不适合做管理工作甚至某些基金精力更希望将精力集中在研究上,这部分基金经理被排除在事业部制之外,无缘事业部制带来的红利,事业部制的“封闭特性”由此显现,离职潮也因此并未得到遏制,国泰基金、招商基金便是其中典型。
最后,有业内人士认为,投资就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并将其传递给基金经理做出决策的过程,研究人员的信息互换对一家公募基金的投研团队至关重要。而此前据媒体报道,有基金公司旗下多个事业部成立之后,因为团队之间的隔离,不同事业部之间几乎没有交流,不同的事业部或许在做着相同的研究,这极大的降低了投研效率,且研究结果也不能分享,完全抛弃了公募基金赖以生存的最大优势。除此之外,因公司只有一个市场部门,市场部推广哪一只产品或许会成为不同事业部之间的矛盾点,业内人士担忧不同事业部之间会否形成恶性竞争。
事业部制是不是适合每一家公募基金暂且不论,业内人士仍然相信从不缺乏创新精神的公募基金会不断推出更新、更有效的激励机制。有业内人士表示,员工持股是比事业部制更加科学的长期激励机制,结合员工持股的事业部制则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员工积极性,事业部制“风口”过后,员工持股或许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事业部制2015年走红基金圈 封闭式成长前途难料》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jgc/308750.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