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23 13:55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公用的厨房。他们会趁中午去买些便宜的青菜,回来一起做饭
新住进来的租客,没人知道能住多久
河南商报记者 徐方方 孙李爽/文 首席记者 陈亮/图
以郑州市纬五路东明路口为中心,聚集了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和河南省胸科医院三家大型医院,周边交通便利,人流如潮。
隐藏在楼宇中的家庭旅馆、城中村里行将废弃的高楼,有人称之为“癌症旅馆”、“癌症楼”。
农村来的患者大多蜗居于此,或几天,或长达几年,生命在此得到延续,也可能在此陨灭。没人说得清,在这儿,希望和绝望谁能打得过谁。
住在里头的人只期望,吃好、睡好,好对抗医院的仪器针头。
单单看去,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场灾难,但当他们会聚在此时,反而成了最稀松平常的生活。河南商报记者走进“癌症旅馆”,探访这群被忽视的癌症患者。
河南省肿瘤医院西门口,3元钱一碗的浆面条是陈麦妮的最爱,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吃多久。
这次来复查,医生说,病情有恶化的倾向。
吸溜了几口浆面条,陈麦妮掏出3元钱递给老板。她在等病友寇秀荣,说好在这儿见的,可她饭都吃完了,病友还没露面。
陈麦妮和寇秀荣是在地下室旅馆认识的,俩人都不舍得多掏房费,就住在一张床上,从陌生到熟悉,谈起各自的病情和家庭时,两个女人的心连在了一起。
分布
处于权威治癌医院附近 一间房价格从20元到100元不等
陈麦妮从浆面条摊前站起来,坐在路沿上,她也不清楚,8年来每次来河南省肿瘤医院检查,是希望多还是绝望多。
“这儿很热闹,住的地方也多。”陈麦妮操着一口周口太康话,由于癌症的折磨,45岁的她看起来像60岁。中午,这里人流如潮,有人对她投以注视的目光,但几秒后就匆匆离去。
这里住的地方的确不少。医院周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宾馆、酒店,即使在白天,霓虹灯也在闪烁,一眼便能看到。繁华的街道背后,还隐藏着一些没有名字的家庭旅馆。
为了治病,许许多多患者及其家属常年在旅馆租住、流动,有人称这些旅馆为“癌症旅馆”。
医院门前,从早到晚都有举着“住宿”牌子的揽客者,他们包下附近的一两套房,将房间隔成小间,按照旅馆的模式经营,一间房的价格从20元到100元不等。
门口卖烤红薯的女人、修车的男人也发现此“商机”,在医院附近家属楼的地下室摆几张床,一张床一晚20元,照样抢手。
不过,他们的营生做得小心翼翼,除了主动搭讪从医院出来的人,旁人问话,他们一概不理,一见到自认为可疑的人,立即收起牌子,转身走开。
租客
多是农村的病人及其家属 病友们“抱团取暖”
“哎呀呀,来晚了,家里有事儿。”她叫寇秀荣,穿着一双露脚面的黑皮鞋,一条黑裤子,一件红外套,提着一个旅行包,包上的字迹被洗得斑斑点点。
2010年新年刚过,她身体不舒服,想着是一般的妇科病,结果当地医院诊断为宫颈癌。她不相信,丈夫陪着她到河南省肿瘤医院检查,“还是这病”。
寇秀荣和陈麦妮走进医院,她没有告诉病友自己的病情,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每次来看病,俩人都是只身而来,“(家人)以后有的是时间陪我们,现在烦了以后咋弄。”
寇秀荣说,手术后她的子宫被切除,而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就回去一星期,她独自复查。
对于丈夫在外面会不会有其他女人的问题,她回答说,不在乎。
由于等着做检查,不敢喝水,寇秀荣的嘴唇干裂。
医院排队的人太多,寇秀荣需要做的各项检查要等一周才能做完,陈麦妮说,她陪她等。
“咱回去吧,得找地儿住几夜。”陈麦妮建议。
房东
不缺住客,做这个生意,钱不能多收
找住处对陈麦妮来说,早已是轻车熟路。
8年前第一次做手术时,她就住在医院附近一条街的地下室里。
在这条距离河南省肿瘤医院大约300米、长不过500米的街上,有好几家旅店、餐馆、超市、通信服务网点……
傍晚,街上开始热闹起来, 旅馆主人带着一些新到的旅客走进这条街。卖熟食的商贩推车叫卖,饭店的师傅也忙活起来,水泥石子铺就的路被碾得坑坑洼洼,街上不时传来电动车的鸣笛声。
“住不住?不住晚上都没地儿了。”一家旅馆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说,来看病的人多,不缺住客,可做他们的生意,钱不能收得多。
她指着旅馆的一间双人房说,“在别处,这房间至少得150元,在这儿只收100元。”
与大多数从农村来的住客一样,陈麦妮和寇秀荣走了,她们想找20元钱一晚上的。
“那根本就没有,你去早了人家说地方没腾出来,去晚了人家说没了,净是糊弄你们呢。”另一家旅馆老板娘说,她这儿最便宜的房是80元一晚。
“往里走,那个院里有家庭旅馆,便宜。”一名环卫工说,她常见有人将看病的人往院里带。
蜗居
病人们在这儿吃饱睡足后 迎接医院的仪器针头
陈麦妮说,她和寇秀荣就是在地下室旅馆认识的,俩人都被旅馆主人带到一所民房,因嫌价格贵,就搭伙住在一张床上,此后每次来复查,都相约一起。
陈麦妮找到了环卫工指的那栋楼,门口一个男人说,“住满了。”
说完,他问旁边的男人,“你家还有没?”
这家旅馆开在一楼, 东西户他都包下了,隔成8个房间,有的房间放两张小床或上下床,就连半米宽的阳台也放置了两张木板当床,两人背靠背躺下后就无法翻身。
旅馆还设有厨房,能做饭,不过,在里面做饭的并不多。“外头也不贵,不如出去买。”一名住客说。
陈麦妮和寇秀荣准备住在这儿的地下室,一张床一晚20元钱,俩人均摊,地方虽狭小但也够住了。“以后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呢!”陈麦妮叹了一口气说。
俩人安顿好了住处,地下室的灯光渐渐熄灭,其实,就算不熄灭,从这儿经过的人也很难注意到,原本放置杂物的地方,竟然还住着人。
夜幕降临,街上安静了下来,依然有新旅客往里进。旅馆的人们卸下一天的疲惫准备入睡,而病人也在这里吃饱睡足,再接着迎向医院的仪器针头。
相比医院附近的“壕租”,为了省钱,更多的患者和家属选择3站路外的一个村庄安身,因为有栋楼最旧、房租最低,受患者青睐。
距繁华的曼哈顿广场(资料 图库)1公里,距优美的金水河畔500米,藏身于这喧闹的村庄……60多岁的二房东,看着离“死亡”更近的租户,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便宜几十块钱租金。
他说,有的租户已租了10年,一些租户走后再没回来。
早晨
为省一元公交车费,病友结伴每天步行1公里去医院复查
热包子、热豆浆、炸油条……
早晨7点,在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村庄苏醒,五六米宽的街道被摊贩占去,显得拥挤。一个包子、一杯粥,上班族行色匆匆。
43岁的张春梅挤在人群中,时不时用手按按包裹的头巾。从她栖身的这栋楼到村口,约300米远,她始终没敢抬头。
直到村口,她才站定,等着病友。
“她比较慢,我是个急性子,总在村口等她。”张春梅口中的她就是李美华,患了子宫癌,因为住在同一栋楼上,还是病友,就结伴去医院复查。张春梅说,3年前她得了宫颈癌,做过手术,隔三个月来复查一次。
为了省钱,她每次来都会住在这个村子,“一个月房租300块钱,医院附近得1500块左右。”
话音刚落,她用手肘顶了顶李美华,“你瞧!”她对着马路对面的小区扬了扬下巴,“那里边房租是我们这儿的六七倍,真想看看有多高级。”
“扔那钱干啥!”李美华有些不耐烦,催她赶紧去医院,“人多了,还得排队。”
为了省一元公交车费,她俩每天步行1公里到医院复查,“就当锻炼了。”
中午
买最便宜的青菜,他们回家大显身手,拼桌吃饭
晌午,“癌症楼”里热闹起来,上午赶去医院的病友们相继回来。
“做饭啦!做饭啦!”刘小军干裂发白的嘴唇上下碰撞,在楼道里吆喝着,他冲着邻居吴江豪说,“今儿一定开点荤。”
“吃荤的不好!”“你咋不说你小抠!”刘小军和吴江豪拌着嘴。
“病了病了,还病傻啦。”刘小军的妻子说,正午青菜便宜,“别人都买过了,我们再买。”
“两毛钱零头去了。”刘小军和摊主讨价还价,摊主嘿嘿笑着答应,还送了两棵小葱。
等他们结账走远,摊主说道:“他们不容易,总是会算便宜点儿。”
回去后,三四户病人和家属聚在一起,每家贡献一道菜,一起拼桌吃饭。
“今天四菜一汤,我们这水平中吧?”刘小军眉毛飞舞,眼神却始终闪躲。
“其实,他心里还是挺自卑。”刘小军的妻子说,丈夫和吴江豪患的都是膀胱癌,从2005年5月确诊至今,花了几十万元,能借的借了个遍。
有亲戚说,癌症是个无底洞,“借了你们也还不起,别再来了”,曾经,这样的拒绝让刘小军想过结束生命。之后,他就不再与人对视。
下午
闲暇时光,遛遛金水河畔、逛逛曼哈顿广场,感受“活着”
初次走进这座楼,三楼以下没有窗户,即使白天,房间里依旧灰暗。
刘小军说,待在不通风的房间,听着楼下的喧闹,让他压抑。他和其他病友一样,喜欢到1公里外的曼哈顿广场逛逛,也喜欢沿着500米外的金水河岸走走。
53岁的老王来自开封杞县,去年,他被诊断为骨癌,左腿已无法用力,如今,出行只能靠轮椅。
住在同一栋楼里,他和62岁的孙建国成了好友,孙建国还会推着他出去走走。
“再过半月就该走了吧?”二房东问老王。
时间久了,谁待多久,二房东心里有数。
老王并未接话,他说,住在城里真好。“河边就跟公园似的。”老王打趣地说,如果不是得病,谁舍得花钱跑郑州。
夜晚
离开这里听天由命,还是留下继续治疗,他们也一直在挣扎
傍晚,是村子最热闹的时候,小饭馆老板娘将桌椅板凳摆在路两旁,开始招揽过路的人吃饭。面包房里散发出烤面包的香气,一个个散发着香味的面包新鲜出炉,引来好些人购买。
“多少钱一个?”
“10块。”
张松安佝偻着背,看了好久,终于从兜里摸出两张5元的票子,递给摊前的小伙子。
4月16日,老伴儿查出食管癌晚期,医生预计她的生命只有半年到一年。搁平常,他绝对不舍得花10块钱买个面包,“10块钱能买20个馒头,唉,都这时候了,让她吃好点儿。”
老伴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张松安骗她说是胃病,“就这,她还说不治了,太贵。”说到这,张松安眼圈红了,提着面包,消失在人群中。老伴吵着要回家,儿媳上班,没人给孙子做饭,“就是吃不下饭,胃有毛病,回去养养就好了。”
对于明天,她还感觉不到恐惧,而张松安却深深担忧,他害怕有天醒来,只剩他自己。是走,还是留下,张松安和老伴依然争执不下。(应采访者要求,部分名字为化名)
《郑州癌症旅馆:农村患者蜗居每天面临生死抉择》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mszx/15956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